例谈小学科学疑难问题解决策略(5)

2016-04-06  |  

  疑难案例(二):六下《宇宙》单元的教学

  问题描述:《宇宙》单元是小学科学教材中最后一册的内容之一,这个单元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观察星空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体系或结构模型。本单元中典型的建模活动有:造环形山、日食和月食、建太阳系模型、建星座模型。然而,如何正确理解这些建模活动的价值与意义?如何开展这些建模活动?应注意哪些事项等现实问题都值得我们一线的科学老师去实践和思考。

  原因分析:对宇宙的了解需要观察、推理,才能发现它变化的规律,学生原有认知与认知对象之间有一定的思维断层,空间概念的建构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一些科学教师在教学时,不组织建模探究活动,但又觉得宇宙内容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基本上讲讲为主。很多学生怀着好奇的心来学这一单元,却在失望和无奈中结束。

  教学策略:虽然《宇宙》单元中每个活动亲身实践比较难,但建模活动可以化远为近,化抽象为直观,亲历过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建模活动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宇宙知识,从学生认知、心理角度看,他们是很喜欢的,而且容易接受。

  例如:《太阳系》一课,让学生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在星空中(一)》一课,提出建一个“星座”(北斗七星)模型。北斗七星离地球有远有近,远的离地球有近150光年,近的距地球也有50光年。活动中,让学生在一个纸板上挂七个高低不同的橡皮泥球,投影出北斗七星的图形,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建立起星座的正确概念——远近不同的恒星在视觉上形成的一个构图。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