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儿童:让学生在“摆弄”材料中学科学(7)

2016-04-06  |  

  2.根据教学进度依次呈现材料

  科学课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大多是有层次的、逐步提出的。所以,准备的每一组材料要有极强的先后逻辑顺序,在教学时随着教学进度依次呈现。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教材在编排上就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使学生从模模糊糊感觉到物体的沉浮与轻重、体积有关开始,在后续活动中又感觉到沉浮与轻重、体积无关,最后又感觉到与轻重、体积还是有一定联系的。这样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肯定到否定又再次肯定的历程,都依赖于精心设计的材料,而这些材料只有随着学生思维的步步深入,分阶段、依次提供出来,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动力,促使学生去一步步发现,从而在无形中调控了课堂教学秩序。

  3.根据探究需要灵活呈现材料

  一组材料预示着一个现象,不同的呈现方式会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每一组材料的呈现方式要以让学生对其保持高度的重视为前提。

  如果是上课一开始就要让学生观察的,教师可以把这些材料直接放在实验桌上,让学生一进实验室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与这些材料有关的探究主题上,如前面提到的《摆的研究》一课,学生已经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对摆比较熟悉了,教师就可以直奔主题,组织学生让每组上不同的摆自由摆动起来,数一数15秒内摆动了多少次,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摆的快慢是不同的”这一现象,继而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猜测并展开研究。

  如果是上课中途需要使用的材料,教师可以事先把材料放在信封内、实验桌的抽屉里或其它隐蔽的地方,需要的时候再让学生拿出来。

  还有一些实验材料,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领取,像三年级上册《比较水的多少》一课 “学生自行设计刻度杯比较水的多少”活动,因为每组的需求不同,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可能用到的漏斗、烧杯、双面胶、试管等材料都放在一个区域内,组建一个“材料超市”给学生自主选择。

  “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不是一个隐喻,儿童不断进行着自己的研究,或因困惑,或因好奇,他们不断的进行着自我挑战和科学实践,从而发展自己的理解。精心选择和合理安排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实验材料,利用材料调控学生的思维,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经历人类的几个月、几年、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研究的历程,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得到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