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 卷二十一 市籴考二(3)

2016-05-03  |  

  汉五凤中,岁数丰穰,榖至石五钱,农人少利。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言:"故事,岁漕关东榖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郡榖足供京师,可省关中漕卒过半。又令边郡皆筑仓,以榖贱时增其价而籴,以利农,榖贵时减价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

  後汉明帝永平五年,作常平仓。

  按:《後汉书 刘般传》,显宗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为常平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然则岂後来卒置之欤?般所言者,後世常平之弊。常平起於孝宣之时,盖至东汉而其弊已如此矣。

  晋武帝欲平一江表,时榖贱而布帛贵,帝欲立平籴法,用布帛市榖,以为粮储。议者谓军资尚少,不宜以贵易贱。泰始二年,帝乃下诏曰:"古人权量国用,取赢散滞,有轻重平籴之法。此事久废,希习其宜,而官蓄未广,言者异同,未能达通其制。更令国宝散於穰岁而上不收,贫人困於荒年而国无备。豪人富商,挟轻资,蕴重积,以管其利,故农夫苦其业,而未作不可禁也。"至四年,乃立常平仓,丰则籴,俭则粜,以利百姓。

  齐武帝永明中,天下米榖布帛贱,上欲立常平仓,市积为储。六年,诏出上库钱五千万,於京师市米,买丝、绵、纹绢、布。扬州出钱千九百一十万(治建业,今江宁郡),南徐州二百万(治京口,今丹阳郡),各於郡所市籴。南荆河州二百万(治寿春),市丝、绵、纹绢、布、米、大麦。江州五百万(治浔阳),市米、胡麻。荆州五百万(今江陵),郢州三百万(治江夏),皆市绢、绵、布、米、大小豆、大麦、胡麻湘州二百万(今长沙),市米、布、蜡。司州二百五十万(治汝南,今义阳郡),西荆河州二百五万(治历阳),南兖州二百五十万(治广陵),雍州五百万(治襄阳),市绢、绵、布、米。使台传并於所在市易。

  後魏孝庄时,秘书丞李彪上奏曰:"今山东饥,京师俭。臣以为宜折州郡常调九分之二,京师都度支岁用之馀,各立官司,年丰籴积於仓,时俭则减私之十二粜之。如此,人必力田以买官绢,又务贮钱以取官粟,年丰则常积,岁凶则直给。"明帝神龟正先之际,自徐、扬内附之後,收内兵资,与人和籴,积为边备也。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