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认识平面图形》反思与创新(2)

2011-08-01  |  

  例2:探索新知部分,体验“面在体上”是本节课的重点,这部分的设计我力求活动性、开放性,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但在设计的过程中我用“请同学把你喜欢的物体的一个面描在纸上”这样一个问题来开始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一大败笔。因为这样局限了学生的思维(面从体上的分离不是只能用描的方法),学生用是用老师给的方法消极的感知,并没有用自己的方法去积极的探究。没能充分的体现出课堂的开放性。课堂的开放不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开放,更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开放、学生获取经验的途径的开放。这里如果设计成让学生自己找方法把物体的面放在纸上,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指出,把握实物与相应的平面图形、几何图形、展开图形和三视图的相互转换关系不仅是一个思考过程,也是一个实际操作的过程。如何将这一过程符合低段年级学生所需要(学习素材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是我对这堂课重新设计的目标。

  案例(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圆。能根据他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来。

  2、通过摸、找、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协作精神,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教师在一个布袋里摸几何体,并叙述摸到物体的特征,请学生猜一猜老师摸到的是什么?

  2、在自己带的实物中找到和老师描述的一样的物体。

  3、在自己的学具中找一样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摸一摸他的面,在小组里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4、全班小结反馈:面是平平的有4条边或边是圆圆的等

  5、揭示课题“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a 你能在学具中找到这样的图形吗?

  b课件演示:面在体上 和 分离过程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a启发“再创造”。电脑是这样把面放到了纸上,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把你最喜欢的物体的面也放到纸上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间交流

  b总结方法:印 描 画 等方法

  c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西师大版一上《0的认识》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一上《6~10的认识》教案
新课标一上《加法》教案
新课标一上《10》教案
人教版一上《9加几》教案
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上《6和7》教案
新课标一上《9加几》教案
北京版一上《认识图形》教案
人教版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