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管理实践中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质量(4)

2013-04-23  |  

  此外,从厦门市第一幼儿园的介绍及他们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实录(一)》中,笔者也感受到,该园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借助有效的课程管理,实践《纲要》的精神,从“迷糊”“反复”逐渐走向成熟,他们不断提高对主题探究课程的认识,通过思考和实践,在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环境的创设、各种资源的安排等方面,逐渐形成了适宜于自己的体系,很多实践环节有思想支撑,并真正为幼儿着想。而厦门市第九幼儿园给人另一种感受——课程就在幼儿的生活中。一走进幼儿园,环境的格调、陈设,无不洋溢着闽南民间文化的气息。看了《艺在九幼》、《闽南行》、《闽南乐》等材料,更是感觉到他们对课程发展的一种整体规划,把课程的愿景落实到每一天、每一刻,落实到幼儿现实的活动中。

  三、坚持多重发展,倡导有效的课程实践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成效是实现幼儿、教师、家长及社会的多重发展。因此,在贯彻以儿童为本的基本理念的同时,课程建设必须关注如何有效促进教师、家长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教师的发展。这也是课程管理必须关注的。思明区不少幼儿园在这方面有很多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尝试。

  不少幼儿园注重促进家长发展。有的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假日小分队让家长了解、理解和体会关注社区、关注生活的教育价值,通过亲子活动让家长实践和体会幼儿教育的真谛。有的幼儿园通过参与成立社区幼儿教育委员会,健全社区教育机构,参与统筹、协调社区内各种教育因素。这有利于社区幼儿教育的开展。如:有的园邀请社区内街道、居委会、企事业单位等,成立幼儿园社区委员会,发挥其参教、议教、资教、助教的作用,使社区教育工作得以有计划、有步骤的深入进行。有的成立各种形式的家长协作组织,促进家长与家长之间建立友谊,互相勉励,互相支持,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如:有的园成立“好妈妈俱乐部”,通过整合、开发家长资源,举办幼儿养育教育沙龙、各类专题讲座、专家咨询、会员交流、亲子互动及生活、娱乐、健身等方面的系列培训,采取多种形式的会员参与,力求在妈妈们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为她们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沟通、交流的环境和机会。

  要实现幼儿园课程的多重发展功能,尤其是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课程实践。在这方面,思明区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例如,有的幼儿园通过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他们注重创设三种情境进行数学活动:一是创设问题型情境。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问题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其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注重巧妙地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能动性。二是创设故事型情境。即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及年龄特点创编出与操作材料有关的故事情境,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产生操作材料的愿望,从而实现“自主学习”。他们的实践表明,创编有趣的故事情节能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幼儿的心灵深处,诱导幼儿主动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三是创设生活型情境。即创设与幼儿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幼儿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的幼儿园提出通过工作坊实施主题探究性活动。通过课题研究实验,结合本园的特点,该园改造了瑞吉欧的“工作坊”。他们将主题探究与区域活动及社区生活和环境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将主题活动的目标经过整合产生分主题,并以此为基点建立工作坊,再依据主题探究线索及孩子的发展逐步建立、调整、更换工作坊。这些工作坊既来源于师生的灵感和探究热情,又融合了教师深层多维的思考——每个工作坊都整合了多个领域的目标与内容,每个领域的目标又都落实在多个工作坊里。这些工作坊以情景化的形式具体生动地展现了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在工作坊里,教师和幼儿拥有了更为开放的自主权,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进入任意一个工作坊。在这里,幼儿可根据自身的特长、需要和兴趣进行选择并展开充分的探究、体验、认知、交流与表达;在这里,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对生活的一切感知都被生动地再现和创造了出来;在这里,孩子们无论选择哪一个工作坊,都能通过自身的实践操作活动及与同伴的合作、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工作坊使实践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经验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灵活地融和。工作坊学习模式的建立,使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可能。该园还深入地研究了幼儿学习方式在工作坊活动中的运用,提出了幼儿的五种学习方式:一是实践式学习。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以实践为基础和生长点的,学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互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实践式学习侧重于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幼儿经历的是一种直观的学习情景,他们通过亲身感知体验、动手操作来展开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感受,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并由被动的接受学习慢慢转变为主动的发现学习。二是探究式学习。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时间及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与材料,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要,鼓励幼儿在寻找资料、调查采访、实验操作、记录等动手、动脑、动口的探究过程中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使幼儿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三是体验式学习。提出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给幼儿提供真实的情景,让幼儿亲身尝试、体验,在体验行为、体验角色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他们不断地思考问题。它是帮助幼儿运用经验、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内化体验、学习独立生活的一种好方法。体验所涉及的感官愈多,就愈令人难忘,认知活动就愈有效。四是分享式学习。要求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对话与分享”的师生关系。教师传承文化、经验,不是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分享。同样地,它也要求幼儿与幼儿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生生互动关系,当幼儿之间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对话、互动时,他们可以分享同伴的共同经验。五是合作式学习。这是一种小团体式的学习方式,它在培养幼儿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及养成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质中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