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泉

(四年级上册)

鄂教版四年级上《听泉》教学反思1

2014-08-14  | 鼎湖 鼎湖山 泉声 

  1、选材妙。

  鼎湖山是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生态观测站。树多林密,作者独选泉;泉有形,山有色,但作者独独选择了“听泉声”这一点入手,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将自己对泉水的独特体验、丰富想象,通过华丽的语言、精妙的表达,把鼎湖山的泉声真切地传达出来。这就是作者选材的巧妙之处。(作者为什么选择“听”泉,而不是“看”泉,有三点原因:①作者登山时,雨意尚未消尽,山间还有雾气、水汽,看不清溪流,所以作者选择了“听”。②小溪泉抵不上大瀑布壮观,去摹形描状,很难生色。③通过“听”,让读者借助作者的描述,在想象中去捉摸泉之形,去品味泉之美。)尽管“听”贯穿全文,从题目看是“听”支配“泉”,但是从全文看,实际上,作者是以“听”为线索来写“泉”。听是一个过程,泉是本文的关键,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是认识泉的手段。作者的意图是借听——赞泉、颂泉。

  2、意境美。

  重点写了两个场景。第一场景:雨后山中“耳”听泉。从未见泉形,先闻泉声“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接着“泉声不绝于耳”,但泉水时隐时现,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后“更加清纯悦耳”直至与钟声和鸣,如“美妙的音响”。描画出泉声响,泉水多、泉声美。第二场景:借宿寺中“心”品泉。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由于泉水流经地点、周围环境、水量多少、地势高下之别,泉声也轻柔、清脆、厚重、雄浑不同,作者按照由弱到强、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描绘

  3、语言美。

  读全文,给我们展示的简直就是一幅“工笔画”,这是作者的语言刻画细致,生动活泼,用词准确,可以说是精雕细琢。

  首先构架美:在组织文章过程中,以空间变化和时间顺序为组织文章的线索,移步换景。(白天——入夜)(山外——寒翠桥——山中——庆云寺)。文章前后也多处呼应。泉水“时隐时现”、“不绝于耳”、寺中“古树参天”都和篇末“滋润着万木,蕴育出蓬勃生机”相呼应,因为泉多所以树茂,因为树茂,所以泉“时隐时现”。

  其次修辞美:采用了比喻(写得真切)、排比(泉声的千变万化)、拟人(写出水的欢快活泼)。如第四段比喻成各种乐器已是妙不可言了,还把泉当成活泼的小姑娘,“绕过、拍打、穿越、流连”,假如我们换成“流过”读起来又是什么味道呢?

  再次用词精:如“涌流”与“流泻”“传送”。

  4、情感丰富:对泉的喜爱(当人来写),让词句本身就充满感情。

  “清纯悦耳”对景的喜爱,第二段“安详厚重”形容钟声,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欢快活泼”形容泉声,表现鼎湖山的年轻活力。结合原文读出了对岁月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及泉水荡涤心灵留下的深情。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鄂教版四年级上“听泉”教学反思1》摘要:妙的表达,把鼎湖山的泉声真切地传达出来。这就是作者选材的巧妙之处。作者为什么选择听泉,而不是看泉,有三点原因:①作者登山时,雨意尚未消尽,山间还有雾气、水汽,看不清溪流,所以作者选择了听。②小溪泉抵...
相关文章“反思探究”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中初探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说课也须反思关于“教学反思”的几点想法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瑞雪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三颗纽扣”的房子》教学设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扫一室”与“扫天下”》教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散落的钞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林中乐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月光曲》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设计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