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国学(2)

2014-09-24  |  

  第一, 《周易》的天命观。事实上是把天地、宇宙、人伦、人生

  囊括为一体,以负阴抱阳的八卦概括之。这里面鬼神因素已经十分淡薄了。从《周易》本身,看不出来它是崇鬼还是不崇鬼。据历史记载,殷商中晚期崇鬼降神之术还相当普遍。周文王的伟大贡献,就在他跳出了这种鬼神天命观,提出了“惟德是馨”的观念,把“天”与“德”的观念联系起来。鬼神被扬弃了。

  这个“天”又不是今日人们所说的自然界的“天空”。也就是说,那时中国人的“天命观”,也不同于我们人类今天的宇宙观。

  《周易》不承认有心外之物。

  第二,中国人把祖宗神抬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三,对鬼神天命观的理性质疑。还有许多贬鬼神的观点,“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未知生,焉知死”。

  鲁迅先生说:“孔丘先生确是伟大,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论鬼神”。

  孟子:“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孔子提出了人可以“知天命”的伟大命题,这就从根本上绝了鬼神文化的根。

  “礼之用,和为贵”。孔子正从“命”——“礼”,推导出“天”的本性就是“仁”,并以“仁”为核心推导出自己的全部思想体系。孔子从“天、命”到“礼”到“仁”再到“知”,再到“中庸”。

  我们的祖宗早就知道把一切外相,自然的、人伦的、鬼神的、物质的、精神全当成“物相”来考察,同时又不聚焦于这些物相。只是通过对物相的判认,领悟我们生命的“能知”之心的运动特点。《周易》看似以天文历相为宗,其实是以“心”为宗的。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祖先就发现,“知”、“明德”、“阿弥陀”的能量运动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要了解孔子“礼”、“仁”并重,“礼”、“仁”一体的思想,必须依照《大学》、《中庸》的教导,自己去切身切意体会、认判、体悟“天道”的运动。

  “礼”是讲的是人心中的天道运动的规律:和谐、玄妙、稳定、丰富、规则、规范……如果加一句佛学的话“南无阿弥陀佛”,直达生命全面解脱,这就把一切“礼”包括完了。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