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音乐表情中蕴含的乐思

2008-10-12 快乐音符  | 音乐 乐思 表情 

  ◎音乐的表情

  表情是音乐中所要传达的喜怒爱乐,作曲家常常用表情术语来表示,以注解或诠释作品中的想法或意念。比如,摇篮曲是柔美的、安静的,进行曲是有力的,民歌是悠扬田园风格的。这些都是音乐的表情语言。

  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他们做些脸部的表情,比如说高兴,大家互相欣赏彼此高兴时的表情;还可以做生气,然后讨论一下还有什么表情是日常生活中的?什么情况下会有这些表情?譬如:很伤心、很兴奋、很紧张、很累、很幸福……大家来尝试做各种表情,幼儿可以彼此分享生活经验和多姿多彩的面貌。

  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幼儿真正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就是要他们体验活泼的或是笨重的,紧张的或是神秘的,雄壮的或是温柔的,透过音乐图画他们会被带入音乐的场景中,真正融入音乐。如:中班的《小蜜蜂》中有活泼的采蜜的小蜜蜂、还有很辛劳的运输的小蜜蜂、也有很开心的造花房的小蜜蜂;小班中选用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有威风的狮子大王、自由自在的遨游的水族馆里的鱼儿还有吵个不休的公鸡和母鸡;再如大班《静夜思》中,用蓝色色调体现音乐的表情是略带忧伤的,用一个诗人的背影体现那种思乡的情绪。

  中班的《小蜜蜂》

  让孩子用各种方法去领悟音乐中表情语言中所蕴含的乐思,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替换角色去体验不同的感觉,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音乐让他们拥有一颗感动的心,让他们对事对人对物拥有理解多个侧面的能力;更让他们有容乃大,不仅懂得欣赏音乐,也懂得欣赏他人、欣赏世界、欣赏人生。

  ◎音乐的色彩

  音乐的色彩就是音色。音色是音乐中最有启发性的元素,它表示基音和泛音同时发生、存在,而且是融合在一起的,构成了不同的波形。音乐中的音色就像是图画中的颜色,我们通常会用明亮、阴暗、圆滑、灿烂、低沉、清脆和细腻、粗犷等形容词来形容音色。每一个音色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是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是各具特色;婴儿就是通过音色辨认妈妈是否在叫他;各种乐器合奏产生的一种色彩丰富的效果,对我们来说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经常用猜猜我是谁来玩游戏,这里可以是不同的小朋友的音色,也可以是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鸟鸣声的音色。此外还可以用各种乐器作各种生动活泼的游戏。如,大班的《儿童的游戏》音乐中,有锣、有镲,在幼儿用书中就呈现了大狗和小狗,来表示不同的节奏与音色,书中让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和音色的不同点击书中的图谱感知节奏。

  大班的《儿童的游戏》

  其中,大狗奏出来的音色要粗重一点,而小狗奏出来的音色要轻柔一点。接下来还可以让幼儿说出真正的乐器的材料和名称,让他们在音感的敏锐、注意力集中和记忆力都经历更进一步的挑战,在学习乐趣和自我肯定的表现中获得满足感。

  总之,用儿童游戏书的方式,让儿童能够轻易地由音乐的形象语言感知过渡到正式的音乐符号认知。并且,儿童在经历过创造自己的音乐符号之后会获得处理正式的音乐抽象符号语言的信心。

  幼儿阶段,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审美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可以从低到高分为几个层次: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内在的情感培养以及审美理解力的提高。而音乐能够通过审美活动让儿童在体验中反思,转化为自觉意识领域中的理性层次,来指导现实意识,完成自我,焕发生命。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儿童得首先直接感知“音乐语言”,要达到敏锐,就需要多熟悉多接触;在熟悉“音乐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接下来,充分地理解“音乐语言”,使之得以内化,并与内在的情感经验相融和;最终升华“音乐语言”,审美理解力能够上升为理性的思考,指导现实意识。我们可以发现,审美能力阶梯性地提升的过程中,“音乐语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说过,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通常是以人群中包含多少文盲的数目来衡量的,当然这不是惟一的尺度,一个会读写的人仍然可能是无知的。但是一个不具有教育基础的人、一个根本不会读写的人,甚至意味着难以走上通向教育的道路,音乐也是一样。所以说,能够真正引领儿童进入音乐的大门的是“音乐语言”。

  对于幼儿来说认知音乐符号化语言并不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没有任何的铺垫,日后这种抽象的音乐符号系统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门不熟悉的外语。所以,为消除对乐谱——音乐符号化语言的神秘感,教育者让孩子先接触音乐的形象化语言,然后有准备地来掌握音乐符号化语言。根据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幼儿三岁以后即进入“影像表征”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已能够透过心理象征来表示未在眼前出现的事物。音乐活动中幼儿会将手鼓想象成月亮的象征、将呼啦圈来玩动作模仿游戏。由于图画和影像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因此,教育者应该儿童音乐游戏书来作为媒介让儿童熟悉理解音乐语言。以下借助《快乐音符儿童潜能开发课程》的《幼儿用书》部分案例,来解读儿童游戏书中的音乐语言。

  ◎音乐的节奏

  节奏在音乐中是最活跃的元素,因而也是最明显,它与终因与、呼吸节奏和节拍,表现出或紧张或松弛地交替运动;节奏也是音乐中最原始和最基本的要素,它能使人歇斯底里,也能使人甜美入睡。音乐中,节奏是比音高更容易被幼儿感觉。节奏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它充满生命、感情和意义,决不仅仅是一种数学关系。应鼓励幼儿从实际的音乐中获得对节奏的印象、经验,逐步形成节奏的内心感觉。如,小班《小马》中模仿小马走路的声音“ta ta ”的单音节象声词等,然后逐渐增加“titi ta”。幼儿能够独立、稳定地表现节拍之后,就逐渐地会发现图画中有的小马蹄里画一个圆点,表示音乐中有的拍里有一个声音;图画中有的小马蹄里画两个圆点,表示有的拍里有两个声音。单一图形对应单一的象声词,比歌词更容易使幼儿感觉这个节奏变化的现象。(详见图1:小班幼儿用书《小马》)

  小班幼儿用书《小马》)

  另外,感知节奏与节拍,在稳定拍的基础上进行说歌谣练习。教师边有规律地做声势,边借助儿童游戏书中的图片朗诵歌谣。然后儿童边朗诵歌谣边拍腿、拍手,做稳定的律动,或是根据图画中歌谣的内容设计游戏动作。如,中班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大一点的雨点表示3/4拍的强拍,小一点的雨点表示弱拍。儿童可以边点雨点边有节奏地读歌词,这样,手里点的是节拍,而口中读的是节奏,从而来分离节奏,在比较中理解节奏与节拍的关系。另外,通过贴图游戏让儿童找出强拍的雨点,在视觉与听觉、说与唱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儿童会更准确理解音乐中的语言,并能敏锐地感知音乐中的节奏变化。

  (详见图2:中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幼儿用书)

  中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幼儿用书

  总之要通过多感官参与带给儿童生动有趣的节奏经验,使他们在理解音乐节奏语言时,能够身体、心灵与情感合而为一,在收放自如中领悟到节奏的真正涵义。

  [1] [2] [3] [下一页]

  ◎音乐的旋律

  旋律是由音的连续而形成的,也就是说一连串的音,有组织的在时间里进行,旋律是最明显的音乐要素之一。而同也是通过歌唱或是演奏来体会旋律的流畅、优美或是上行、下行,各种不同的音高,调试的变化等等。如果把听到的声音借由图画去呈现线条的起伏,如此一来就把抽象的声音具体化了,这样儿童所学习到的旋律将更为深刻,所以教师应该借助这些音乐图画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增进他们对旋律的敏锐感觉。

  如小小班幼儿用书中的《小雨点旅行记》,让幼儿看图画讲故事(故事见附),跟随音乐将小雨点用线连起来。在听到很轻盈很舒缓的旋律时,幼儿会不自觉地用较慢的速度来描画旋律线,小手中的彩色笔也会随旋律的高低起伏而上下移动,根据这个时期幼儿的影像表征的特点,他们会将音乐、小雨滴的形象与彩色笔描画出的线条三者联通起来,从而更充分地体验那流淌着的高低抑扬的旋律。

  (详见图3:小小班幼儿用书《小雨点旅行记》)

  小小班幼儿用书《小雨点旅行记》

  借由这些活动,儿童更容易用歌声将内心的旋律唱出来,先不论音准,单是这种经验就可以让儿童积累实实在在的形象的旋律感受,可以让他们真正懂得什么是旋律。

  音乐中的结构就是曲式,它是表示音乐中存在的各种结构要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交互作用。因此音乐形式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根据合理的逻辑排列,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激发人的情绪。作曲家创作时首先会确定自己会写一首交响曲还是一首歌曲,用哪一种曲式,也就是音乐的结构。也就是说,所谓的理解音乐的关键就是在于对曲式的理解力。

  我们要以形象的、游戏的多种方式帮助儿童理解音乐的结构语言,要引导儿童认识音乐的结构与组成方式,知道每一个乐句出现的次序,乐句重复、对比、以及各种曲式变化、如:AA、AB、ABA、ABACADA的回旋曲式……等,但是对于儿童来说,也许有的教师认为太难,事实上,当我们在教导孩子的过程只要遵循着形象——半形象——抽象符号的认识的规律,那么就是可行的。如有许多音乐和歌曲会用到重复,我们可以让儿童去寻找,哪里是重复的等等。

  比如,大班幼儿用书中《回旋的游戏》,让小朋友们听音乐看图谱,想想在这个游戏里,音符宝宝最爱吃的晚餐是什么?将小音符贴在上面。也就是说,《回旋的游戏》用的是ABACADA的曲式进行创作的,希望幼儿来选择层数最多的那个巨大三明治,来对应相应的音乐结构。这里,ABA的曲式可以解释为单层汉堡,A是面包、B是蔬菜和肉饼;AB是比萨,A是上面的比萨馅,B是下面的比萨面饼;ABACADA的回旋曲式就是那个巨大三明治,A是面包,B和C、D是沙拉、起司和肉饼。在安排游戏时教师可以安排不同的幼儿扮演“沙拉”、“起司”和“肉饼”,并作即兴的创作,这样做出来的“汉堡”不但是特大号,而且是五花八门,很有趣味。

  音乐结构的感知是我们教学中比较薄弱的方面,教师往往认为结构问题比较复杂,幼儿难以理解。音乐是一系列构成因素的运动,它的整体结构只能在时间的过程中陆续地生成、完成。而它还具有在每一个组成部分生成的同时又消逝了的特点。人们在欣赏、理解音乐时,需要通过记忆、思维把连续出现的瞬间结合为统一的印象。结构是使各种音乐要素组织起来的手段,感知音乐结构的能力对于全面的审美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幼儿音乐教育应从小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分句、分段,音乐的开始、结束,以及音乐中的相同、不同、变化等的意识和敏锐的感觉,这与即兴能力的提高也有直接的联系。教学中可以通过分句地朗读、歌唱,结合律动、游戏等活动,逐渐地使幼儿感知音乐的基本结构。如课程中的《小雨点旅行记》中,通过贴图游戏让幼儿感知音乐的分句;《小马》通过律动感知作品的开始和结束以及间奏等等;经过培养,中班大班幼儿可以自己创编ABA以及回旋曲式结构的作品。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领悟音乐表情中蕴含的乐思》摘要:的?什么情况下会有这些表情?譬如:很伤心、很兴奋、很紧张、很累、很幸福……大家来尝试做各种表情,幼儿可以彼此分享生活经验和多姿多彩的面貌。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幼儿真正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就是要他们体验活泼...
相关文章在音乐教育中让幼儿体验数学的关系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表情
音乐教育中的表情教育蒙氏美劳活动“画表情”教学实录
不同年龄的孩子该听什么音乐?
学拉丁会让孩子性早熟吗 孩子性早熟的症状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拉丁 学拉丁要注意什么
该不该让宝宝学拉丁 几岁开始学比较好
如何为孩子挑选适合的乐器 知道这些知识为你的孩
孩子学什么乐器好 如何让孩子坚持学一种乐器
宝宝多大学舞蹈比较合适 宝宝学舞蹈的注意事项
宝宝学什么舞种比较好 宝宝学舞蹈的好处
早教儿歌对婴幼儿的影响有哪些
孩子上兴趣班的最佳年龄汇总 每个父母都应做到心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