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

(三年级上册)

《三袋麦子》教学后记

2008-10-14 作者:轻声漫语 | 一口 麦子 小猴 

  《三袋麦子》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文章写了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三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小猪喜欢的是及时消费,得到麦子后就将麦子磨成粉,做成了各种各样自己喜欢吃的糕点,让我们看到了一只憨厚可爱,性格直率的小猪。小牛则是慢慢消费,他最节俭,一年时间只吃掉了半口袋麦子。而小猴呢,他是进行投资,将一口袋麦子全都种下了地,最终获得了丰收,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

  课后有这样一个练习: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在备课时,看到参考书上提出要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当时我就在想,学生肯定会一致赞同小猴的做法,因为从课文中土地爷爷的反映来看,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土地爷爷赞赏小猴的做法。上课时,果然不出我所料,百分之九十几的学生赞成小猴的做法,理由是小猴聪明能干。同样是一口袋麦子,小猪看出的是“黄灿灿的麦子”,充满了诱惑力;小牛看到的是“饱满的麦粒”,是“好东西”,要“慢慢吃”;而惟独在小猴眼里,这是“上等的麦种”,它多聪明啊!更何况我还让学生想象小猴在管理麦地时所付出的心血,学生更加感受到了小猴的能干。

  那么,小猴的做法是不是万无一失了呢?这一点学生体会不出。于是,我开始引导学生:如果小猴将麦子全都种下了地,恰好遇上了水灾或是旱灾,会出现什么结果?又或者小猪将麦种刚种下,就被馋嘴的麻雀吃了个精光,后果又会如何?经我这一引导,学生马上领悟到小猴的做法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于是,聪明的学生马上想到了,如果是自己要处理这一口袋麦子,则可以将一半麦子留着慢慢吃,一半麦子作为麦种种下地。这样,即使种下地的麦种没有收获,小猴也享用到了留着的半袋麦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确实,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但是,如果学生的体验一旦不到位,我觉得,教师的正确引导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才能更好的凸现,个性才能得以张扬,创造力才能得以释放。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三袋麦子”教学后记》摘要:种各样自己喜欢吃的糕点,让我们看到了一只憨厚可爱,性格直率的小猪。小牛则是慢慢消费,他最节俭,一年时间只吃掉了半口袋麦子。而小猴呢,他是进行投资,将一口袋麦子全都种下了地,最终获得了丰收,收获了满满...
相关文章稻子和麦子怎样写好教学后记
面絮葡萄和麦子
苏教版语文三上《拉萨的天空》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西湖》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航天飞机》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小稻秧脱险记》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石头书》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石榴》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小露珠》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上《东方之珠》教案
新课标语文三上《语文园地五》教案
新课标语文三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