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

2008-10-18  |  

  二.具体做法。

  (一).发散性阅读,诱导发散。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出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思维过程无一定志向,思维范围不受传统因素限制,它允许对思考的问题的标新立异,在方向上可以“海阔天空”,“异想天开”。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环节,它使思维更加灵活、流畅,为思考的结果赋予独特、创新的色彩。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的特点。

  1.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流畅性是指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思维反应的灵敏、迅速,畅通无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较多的解决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将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方向,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例如《马背上的小红军》一课有一处细节描写,陈赓找到小鬼的时候,小鬼已昏倒在草地上了。陈赓发现小鬼的干粮袋里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骨头,上面还有几个牙印儿。陈赓全明白了,他深情地搂着小鬼。这个“搂”字包含着复杂的意思和情感,正是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发散点。从陈赓、小鬼这两个角度揣摩,引导学生领悟“搂”字不只表现了红军战士之间真挚的阶级友爱,而且饱含着陈赓对小鬼高尚品质的敬佩,还突出了陈赓悔恨、自责的心理。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揭示得十分丰满。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起点,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

  2.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变通性是指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能够随机应变,不受现有知识和常规定势的束缚,思维迅速地,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变到另一类内容相隔很远的对象的能力。这是发散思维的关键,质的飞跃。

  例如教学《罗盛教》一课,当朝鲜小朋友崔莹掉入冰窟窿以后,罗盛教听到喊声“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引导学生思考,哪两个动作是同时进行的,从哪个词看出的。学生立刻挑出“飞奔”和“脱”这两个词,是从“一边……一边……”看出的。然后叫一名学生做一做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的动作,使学生对“一边……一边……”一词的用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这时候教师抓住时机,加以训练,启发学生想哪些动作可以同时做,把原句的两部分做词语替换。在练习中学生发挥想象力,填写出各种各样的句子。如“我一边走,一边看书,这对视力是有害的。”;“六一儿童节那天,我们在舞台上,一边唱,一边跳,心情多么舒畅。”训练中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词句替换和句子练习,辅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句式,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