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大阅读”的文章与木棉商榷(2)

2008-10-18  |  

  我对此表示质疑。当然,我知道,木棉这里引用的是权威的观点。至少最近10年来,所谓“接受美学”风靡中学语文教学界,几乎成了“公认的真理”,我也曾是其追随者之一。但最近一年的思考,我对此产生了怀疑。因此,这里我已不仅仅是对木棉的质疑,而是对“接受美学”提出质疑。

  按一般人所理解的“接受美学”,任何作品在阅读前“没有任何意义”“其存在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意义”。对此,我在上半年写成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解释学思考》一文中有专门的论述,现将有关部分照录于此――

  我们在谈阅读教学时,“理解”的含义基本上等同于“阅读”。但这里我谈阅读目的时,我要将这二者暂时区别开来。理解的目的,就是指向意义本身,而阅读的目的则是指向阅读者的生活(物质的或精神的)需要。

  语文阅读教学所说的“理解”有两种情况:一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二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意义的。前者重在内容,后者重在形式。

  关于理解的目的,解释学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回答。

  第一种是“复原说”或“重建说”。所谓复原说或重建说,是说理解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把握文本自身的意义,或者说,是为了把握作者的思想,通过理解,使文本的意义或作者的思想在理解者头脑中得到复现或重建。近代及其以前的解释学,主要取这种解释学立场,有人用“客观主义”来称呼这种立场。

  第二种是“创造意义说”。“创造意义说”认为,理解的目的不是复原或重建作品的意义,而是创造作品的意义,使作品具有、生成意义。这种观点所谓“意义”只是一个“可能的世界”:“作品有它自己的世界,解释者也有他自己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在解释者的理解中发生接触后,溶合为一个新的可能的世界--意义。”(殷鼎:《理解的命运》)

  第三种是“实用说”。“实用说”认为,理解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实用目的,理解不要去问作品自身的意义问题,不要去问理解是否符合作品自身的意义的问题。理解达到了我的目的,为我服务,这就够了。

  在这三种观点中,第一种和第二、三种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作品有自身独立的意义。“复原说”或“重建说”是明确承认的,“共同创造意义”来含混地否认,而“实用说”则根本就丝毫不管作品是否有意义这个问题。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