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精神1(2)

2008-10-20  |  

  2、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创新的前提。数学活动不象幼儿园其它学科,它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理性成份较高。而幼儿阶段又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这样,相对于其它学科,它较难引起幼儿的兴趣。有难度却并不代表幼儿就会对此学科失去兴趣,只要方法得当,同样能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欲望。所以我们在这次实验中,始终将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作为我们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孩子们现在对数学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只要一看见我们课题组的人进班,就会欢呼雀跃地围拢过来。孩子们将参加数学活动当成了一种奖赏,每次活动结束后,他们也总会围着我们问:“下次什么时候再学数学?”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对数学活动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呢?分析起来,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①开放性的活动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关系平等、溶洽,相互信任。由于对老师的信任与喜爱,迁移到了对老师所教这门学科的喜爱;②教师对每个活动的精心准备及在每个活动中的全身心投入。以自身对数学活动的极大兴趣去感染孩子,使幼儿受到感染与情绪带动,也逐步对数学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③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精心选择操作材料,从感性认识出发,引导幼儿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④了解幼儿各自不同的水平,及时发现活动中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相应的鼓励,使幼儿时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创新的手段。我们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幼儿动手操作在先,教师操作验证在后;幼儿观察表达在先,教师归纳小结在后;幼儿提问在先,教师释疑在后。”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把知识讲授给幼儿,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认知的特点,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去探索、去发现。使幼儿不但知其然,而且还可以知其所以然。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促进了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也不断增强。如:在《区别高矮》这个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周围事物的高矮差异;再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即已掌握了颜色、形状、大小标记并能灵活运用,让幼儿学习举一反三,自己设计高矮标记;然后让幼儿运用自己设计的标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高矮排序练习。整个活动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教师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幼儿积极的去探索与思考,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整个活动幼儿思维非常活跃,设计出的各种高矮标记,令我们老师都自叹不如。 4、全面素质的提高与创新相互依存。素质的提高为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提供了条件,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又会使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达到一个新境界,即创新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数学活动中,教师始终要有明确的目标,既通过数学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成就感,培养创新精神。教师要始终树立这种观点,既每个学科的教学,不只是要引导幼儿掌握好这一学科的知识。掌握知识不是最终目的,从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时养成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积极回答问题,勇于探索,有良好、规范的操作习惯等,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才是根本目的。以前在数学活动中,由于教师畏难准备操作材料及活动后的收拾,给幼儿创造的操作机会很少,许多活动都是教师讲孩子听的格局。没有探索就很难创新,自然也没养成良好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