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园游戏课程的教改实践(3)

2008-10-21  | 课程 教改 游戏 

  我园游戏课程的教改实践(3)

  (三)游戏课程中师生行为互动策略研究

  在游戏课程中我们分别对18位教师284例游戏观察指导案例进行剖析、评价、归纳、提炼,提出了游戏课程师生互动策略。

  1.潜行中的弹性目标。

  首先,目标是潜在的。无论是幼儿自发的游戏,还是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不是一种目标——一结果式的急功近利的活动。其特点是注重过程而不过于追求结果,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因此教育目标在这里只能是隐含的,教师的目标不能直接成为对幼儿的活动的显性要求,这意味着教师将教育意图客体化,即一是把教育目标隐含在为幼儿提供的环境中,二是把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要,通过幼儿与环境的作用,通过幼儿为满足需要的主动活动来实现目标。

  其次,目标是弹性的。游戏强调的是个体经验,每个人在与其他人的合作中获得的是各人不同水平上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合作中的行为暗示。

  首先,师生是合作的伙伴。幼儿的自主活动决定了教师的指导不是控制,这需要教师在幼儿游戏时,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在活动中做到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不允许出现幼儿由于害怕老师而不敢求助、不敢表达意愿、不敢提出意见的现象。

  其次,指导是行为的暗示。当幼儿的行为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时,教师应尽可能减少语言指令,将指导的意图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或与幼儿平行游戏,以身示范,引起幼儿模仿;或以合作游戏的形式,用游戏角色的行为暗示幼儿朝教师希望的方向去行动。

  3.无意中的自我强化。

  首先,游戏时已有经验的强化。教师应该明确的是,游戏是幼儿的自我表现,在表现中得到的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联系和巩固,不是新的知识经验的直接传授。所以,为幼儿组织的游戏活动,其技能和经验应该是幼儿力所能及的。

  其次,强化是自发无意的。教师只需观察扶助,必要时给予帮助和支持,不必把幼儿无意的自发活动变成教师要求下的友谊练习,比如:提供材料由幼儿自己去操作,如何操作由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不必规范幼儿操作的方法,当然提供的材料必须是适宜的。教师的有意主要表现在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上,幼儿的经验则是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得到无意的强化。

  4.自由中的自我约束。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我园游戏课程的教改实践(3)》摘要:图客体化,即一是把教育目标隐含在为幼儿提供的环境中,二是把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要,通过幼儿与环境的作用,通过幼儿为满足需要的主动活动来实现目标。其次,目标是弹性的。游戏强调的是个体经验,每个人在与...
相关文章我园游戏课程的教改实践(1)我园游戏课程的教改实践(2)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幼儿园游戏活动整合的新探试探整合式游戏课程模式
陪伴讲堂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陪伴讲堂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怎么造成的?
陪伴讲堂丨急性子孩子和慢性子孩子该怎么教育
亲亲大自然争做环保小卫士
浅谈培养幼儿创造力五法
自信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
逐步引领,渗透,增强自信 让幼儿会听,想听,愿
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幼儿园结构游戏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