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学习(3)

2010-08-29  |  

  (三)精心设计科学的、可行的操作过程

  操作过程应体现数学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存逻辑性,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达到数学教育的目标。

  1、合理运用操作活动的组织形式

  教育研究的实践表明,幼儿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最为突出。把应该掌握的内容分解成不同层次,并配有不同层次的材料,根据教育阶段和需要将全班操作活动、分组操作活动、个别操作活动,合理互补并贯穿运用于各个教育环节,引导孩子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内容或材料,慢慢地从一个较低的层次发展到另一个相对高一些的层次,以发挥各处的优势和整体功能。如在测量活动中,可为幼儿提供了三个测量工具进行直线测量,如使用回形针来测量不同长度的直线,幼儿先把数个回形针从直线的一头排放到另一头,计算一下用了几个回形针,就在这根直线旁放上相应的数字卡片。第二层次,幼儿自己选用多种非测量工具进行平面图形的测量,如用积木测量长度,用牙签测量宽度等。第三层次,提供主体实物让幼儿测量。如测量一只杯子的高度、口径大小等,在操作中,有些幼儿会选择一些不适合自己能力的、难度过大的材料,不应立即干涉,以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而是让他们在摆弄中自我发现,再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当幼儿认识到事情的难度,但他有能力解决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寻求解决的方法,发展自我学习的能力。

  2、恰当选择各种操作活动类型

  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设计合适的操作类型,将验证性操作、探索性操作、创造性操作依据教育实际进行选择并有机配合,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比较、探索,积累感性经验,并进行有关归纳、概括。例如在四等分教学中,首先在探索性操作活动中,让幼儿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其次,在验证性操作活动中,巩固对四等分含义的理解并探索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最后,在创造性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对多种材料进行多种分法,得出不同的等分形式,在这过程中,操作过程环环相扣,操作类型相辅相存,幼儿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步步接近和抽象出四等分的数学内涵。

  3、注重操作过程的指导和操作结果的评价

  当前数学教育已经从重视教师的教转向重视幼儿是如何学习的;从重视学习的结果转向重视学习的过程。教师的任务不是将知识和概念传授给幼儿,而是观察、引导、支持幼儿操作活动的过程。操作前:通过操作规则,注意事项的交待,简洁、明了的指导语使幼儿能独立有效地去操作、去“做”,使幼儿的“做”成为探索、发现的过程,在操作中:(1)鼓励幼儿主动积极地探索和反复尝试,重视他们发现的问题,并允许其各自活动的水平;(2)幼儿的知识经验、智力水平、能力各不相同,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一样,有针对性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进行个别指导并给予足够的时间,帮助其克服操作中的困难,防止包办代替,使微观指导落实到实处。(3)关注幼儿所进行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环节的紧密联系,宏观地调整、控制教育过程,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操作结束后对幼儿进行恰如其分的全方位评价,该步骤对幼儿的发展很重要,心理学中“皮格马利翁效应”早已证实了这一点。新《纲要》中指出:全面了解幼儿的发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是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可以评一评哪些小组做得好,哪些小朋友能克服困难,哪些操作最精细,以培养幼儿从事数学学习的良好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