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粥南北味

(六年级下册)

《稀粥南北味》课堂反思

2011-03-10  | 稀粥 课堂 南北 

  “两纲”教育正式在上海实施推广已经一年时间,从上个学期初我校就开始组织所有教师认真学习两纲精神,并要求教师将“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实施到课堂教学中去。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对于“两纲”这个名词我已经不陌生了,但说实话对其精神实质却始终如同雾里看花,无法准确把握。第十四周,学校围绕“两纲”精神开展了课堂教学展示和研讨活动,我接受学科组的安排,非常有幸地开了一堂公开课《稀粥南北味》。在这堂课的准备、磨砺、课堂实践及课后研讨的整个过程中,我觉得对于“两纲”精神,我有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学习,特别经过学科组老师的指导帮助和课后专家的点评引领,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收获。下面我主要结合这堂课谈谈我对“两纲”精神的一些不太成熟的认识。   这次开课我选择了第七单元“风俗世情”的最后一篇课文《稀粥南北味》。说实话,一开始面对洋洋洒洒满满五页篇幅的这样一篇课文,我真的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但我牢记很多语文前辈所说的“多读文本,走进文本”,一口气将这篇文章反反复复读了不下五六遍,终于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从课题“南北味”三个字上找到了突破口。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思路非常清楚,以时代发展及地域变化为线索介绍了自己走南闯北几十年的喝粥经历,每一种粥背后都蕴藏了作者的一段人生经历,作者通过对稀粥的丰富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稀粥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食物的热爱之情,看似简单的稀粥背后其实蕴含了中国几十年变化的发展史,而稀粥作为中国特色的食品蕴藏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精神和力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唤起中国民众重视并且热爱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也是作者隐隐要表达的主题。因而作为“两纲”精神教育的落实展示,这篇课文是很好的题材。

  找到了突破口,解读了文章内容,这只是我教学准备实施的第一步。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内容。如何将我对文章的理解与认识转化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这就需要我在研读文本的同时去研读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来确定教学目标。说实话,这一点我在一开始做得并不成功。记得在第一次说课时,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理解本文写‘稀粥南北味’,折射人世间沧桑的意图和主旨,感悟作者人生经历和世情的巨大变化,体会传统文化对民族的影响”。学科组讨论时,很多老师就向我指出,“折射人间沧桑”这个词的容量太大,程度太深,这样的目标定位对预初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而言是不是太高了,范围是不是太大了?课堂教学不仅要备课文,还要备学生,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这一意见,回来后我又仔细研读了文本,力求以一个预初孩子的认识心理来解读文本,经过反复的研读比较,我抓住了作者的情感发展这一线索,因而将教学目标定位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南北不同地域的稀粥风俗;体会作者对稀粥特殊深厚的情感,感受稀粥背后所承载的悠久历史和民族文化。”之所以会确定这个目标,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稀粥的情感认识过程,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另一方面也是结合整个单元的整体目标,即了解各地不同风俗,感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单元主题,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族,培养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意识。这又是引导学生与编者对话,从编者的角度高屋建瓴地把握文章主题,更深刻地领会整个单元的学习重点。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稀粥南北味”课堂反思》摘要:的这样一篇课文,我真的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但我牢记很多语文前辈所说的多读文本,走进文本,一口气将这篇文章反反复复读了不下五六遍,终于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从课题南北味三个字...
相关文章沪教:《稀粥南北味》教案设计语文反思探究型教学的思考
“反思探究”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中初探如何写好教育教学反思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花的话》教案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实录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和田的维吾尔人》教案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匆匆》教学设计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匆匆》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匆匆》教学设计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