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打呼噜引发中耳炎(2)

2009-03-30 文新传媒  |  

  儿童由于咽鼓管短平,内径较宽,易受到感染。3岁以下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约为15-40%。其中40-50%临床症状不典型,只是在去医院检查时偶然被发现。分泌性中耳炎也可由急性中耳炎发展而来,大多数家长对孩子耳朵疼痛的症状非常敏感,会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急性中耳炎在经过一周左右的治疗后,70%的患儿临床症状会得到控制或缓解。孩子耳朵不痛了,家长便以为治愈了,其实不然,当过了二周后家长发现孩子听力下降再去医院检查时,医生会告诉您:孩子的鼓膜充血是消退了,但鼓膜向内凹陷,呈“琥珀色”,可见液体平面或水泡,液体较多时,鼓膜会向外突出,这是典型的分泌性中耳炎征象。

  反复发作危害大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部分自限性疾病,但自行好转的发生率主要取决于病因。若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原因未除,如扁桃体或/和腺样体肥大、临近组织器官的潜在炎症未得到控制,即使自行缓解,也会很快复发。总体来说,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约占所有患儿的30-40%,另有5-10%为持续性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长期不愈,易引起听力障碍以及相应的生长发育迟缓,对于学龄期儿童,由于听力受到影响,造成患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另外长期中耳积液不治疗也会引起胶耳和粘连性中耳炎,由于鼓膜的长期内陷,很容易形成后天原发性胆脂瘤。

  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或预后,主要取决于能否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类似上述的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去耳鼻咽喉科全面检查,包括耳朵的检查:如听力学检查、耳镜检查;病因的检查:如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一旦确诊就需及时治疗。首先是病因的治疗,目的在于恢复咽鼓管的通气功能,使鼓室内的负压状态逐步得到改善。对于炎症引起的。应积极控制局部感染,鼻腔内用0.5%麻黄素滴鼻,若为过敏引起的,可用抗过敏或激素类的鼻喷剂,可不同程度地使咽鼓管黏膜肿胀减轻,以利于大气能够进入鼓室。需提醒的是一定要按医生的指导用药。在用药的同时,家长可给孩子做鼓膜按摩,以配合治疗。简易方法是:用食指间断地挤压耳屏,压一下放一下,使外耳道的压力忽高忽低,借以振动鼓膜。如果经过上述保守治疗,一般1-3月,鼓室仍有积液,则应尽早施行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相对来说鼓膜置管效果更为可靠,鼓膜通气管一般放置6月-1年,手术在静脉麻醉下进行;对于机械性阻塞引起的,如扁桃体或/和腺样体肥大、下鼻甲后端肥大、后鼻孔息肉等,均应采取相应的手术或等离子射频治疗。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可做到无痛、安全、微创、复发率低。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