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新课程的推广:成效、问题与对策(4)

2008-10-18  |  

  (二)遵循规律,追求理想的课程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做好事情的重要保证,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有理想,有热情,有冲劲。但是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态度要积极,思考要冷静,行动要稳妥。新课程的实施是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无所作为和盲动、蛮干,都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1、基本目标与目标多元

  基本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课程目标,要把课程目标作为努力方向。多元目标是根据当地情况对课程目标的调整,对具体目标的增、删、降低或提高要求。使用国家教材,要瞄准基本目标;使用地方教材和开发校本课程,要目标多元,根据当地的实际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

  2、基本策略与方法多元

  有效教学应是实施新课程的基本策略。运用有效教学,应允许方法的多元。如,老师的作用多一点,或学生的自主多一点都是允许的;合作学习多一点,或自主探究多一点,也是正常的。从老师按教案教,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实行动态化的教学,要允许有个过程。对新课程的教法切忌定于一尊,单纯的接受学习是不好的,一味的探究也未必可取。在对如何引导探究尚无本土化的成熟经验的情况下,切忌一轰而上,渐进式的指导应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可以避免时间的浪费。对于是预设教学或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也要因人而异,教学技能熟练的课堂动态生成的成分可多些,否则开始时宁可预设充分些,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成分少些,积累了经验,按预设教学的成分就可渐渐减少。

  3、继承传统与教育创新

  教育经验是个累积的过程,从孔子到朱熹,以至到解放以来的几次课程改革,都积累了丰富的课程经验,特别是近20多年的三次课程改革,从重视双基,到发展智力,到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硕果累累,是可贵的教育文化。新课程是对原有课程的扬弃。我们要以继承与创新的态度对待新课程。广大农村,新的教育文化传播较慢,原有的教育文化积淀较深,传统教育的精华积淀充分。如,有效教学的五个关键的教学行为中,“老师的讲要清楚明白”列在第一条,而这一条,恰恰是乡村教师的优势,在缺乏其他教学手段的情况下,要让学生学会知识,也只能是老师讲的明白。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讲得明白”这一优势不能丢。对“有效教学”中的“多样化教学”和“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对农村教师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需要老师进行教育创新,而不能故步自封。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