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读法》的课堂观察与分析(7)

2008-10-29  |  

  3、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组织、合作者的

  教学特征。课堂上所有的数都来源与学生,学生自主呈现教材,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只是进行了引导.

  4、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先把所有的数分成有0和没有0的两

  大类,然后读没有0的数和有0的数,并且边读数边总结读数的方法,学生学得有效而扎实。

  5、知识技能目标落实得较实,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万以内数的

  读法。课后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怎样读书的知识达成目标的检测,正确率为84.05%。

  (二)、值得探讨的问题:

  A、知识的呈现过程中是否要抓住学生学习中的“我要学”的强烈学习愿望,迫使学生产生有一种“我一定要学”的心理状态。

  B、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从知识的学习上,还要注重情感方面。

  C、学生对“末尾的0不读”“中间的0只读一个”的概念了解得不够透彻,是否再出示一些相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强化。

  6、分析与建议

  (1)由学生收集提供探究的材料

  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到万以内的数,由于个体的差异,关注的程度和对这些数感知的程度不一样,教师在课前特地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到商店里或报纸广告上收集一些万以内的数,学生的收集过程其实是主体体验的过程,他会去尝试读这些数,或向家长成人询问如何读这些数,从而形成对这些数的零碎的、片断的认识,形成初步的概念,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比较投入,热情较高,能积极参与读数方法的总结归纳。

  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如何用好学生收集的材料,让这些学习材料引发学生已知与未知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的内在的需要,值得思考,如:在课的开头可以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数一一报给老师,教师一一板书出来,这样既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由于读数与教师的板书不统一,引起学生的内部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没有统一的读法,你读的数别人不理解,无法进行交流 ,让学生感悟到必须要统一的读法标准,这样使本节课的学习成为“我要学”的过程。

  (2)数学材料“生活化”

  如果在课堂中一味地读各式各样的数,学生会感到乏味,缺乏学习的热情,容易走神,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意义的,教师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点,坚持让学生自主提供学习的材料,并结合练习的需要补充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