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角色扮演 培养幼儿利他行为(3)

2010-08-31  |  

  (三) 渗透日常生活,提高幼儿利他行为的意志行为。

  《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社会态度、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尤其应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日常生活包含了幼儿从进园到离园的一段时间内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都是自然的、随意的,像浇灌花草一样,慢慢在幼儿的心中渗透。“渗透”方式最易被幼儿接受和认同,能激发利他行为的情趣,增强利他行为的意识,形成利他行为的习惯。

  “孔融让梨”的故事对于每一位炎黄子孙而言大概不会陌生。我们将这则我国传统美德的中华小故事,在午餐、午点的时候讲给幼儿听,并创设相似的生活环境,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独自处理问题,让幼儿体验,作出选择,领悟谦让,让谦让的真谛驻入人心。

  幼儿对“值日生”的担任兴趣浓、热情高,但往往兴奋一段时间后就不那么积极认真了,归结原因缺乏责任感。为此,老师利用晨间时间改选值日生,通过换位谈话,萌发幼儿的责任感;一事一议,提高幼儿的责任意识;评价过程,增强幼儿的责任感。由于渗透了责任感的教育,幼儿不仅保持了对值日生工作的兴趣与热情,而且更加关心班集体,不断转化成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实际行动。

  上述两例活动,虽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安排和长期的规划,但我们把利他行为的目标放在了日常生活中,借助日常生活不断重复的特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形成和巩固了幼儿的利他行为。

  (四) 注重区域游戏,发展幼儿利他行为的移情能力。

  游戏(Game)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可以培养他们应有的品质。幼儿在游戏中共同体验挫折与成功,能增进幼儿之间的团结合作和亲密感情,并学会敏感地识别他人情感的变化和喜爱集体生活,发展幼儿利他行为的移情能力。

  移情(Empathize)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是一种替代性的情感反应,也就是一个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识别并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过程,移情是幼儿利他行为的重要促进因素。如:构建活动时,黄泽文缺了一扇“门”,他推倒了小屋的“楼房”,从中拿走了一块积木。我没有批评泽文,而是就地取材,编排了情境表演“搭积木”,让泽文和吴浩成担任主角,互换了角色。情境的再现,角色的换位,泽文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而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了幼儿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逐渐学会替他人着想。又比如:每次游戏开始,幼儿都奔赴到各个区角,原先的椅子放在教室中间,既阻碍幼儿活动,也不整齐美观。直到有一天的游戏评价,朱老师扮演“无奈的小椅子”,在全班幼儿面前寻找“椅子司令”,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诱惑力的角色。从此游戏中幼儿争着担任,不仅把小椅子排得整整齐齐,有的还推陈出新,把多余的椅子排到“医院”布置成“侯诊大厅”。我们及时抓住呈现在眼前的助人情景进行放大,发挥其辐射作用。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