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音乐接受心理与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一)(2)

2010-09-07  |  

  (二)感性是儿童音乐接受反应的主要形式

  儿童接受音乐的反应可以说是本能,据研究表明,六个月的婴儿就可以对音乐做出身体反应,他会转向发出音乐声音的地方,还可以随音乐晰呀歌唱,并露出高兴的表情;三岁时就可以随音乐的节奏晃动身体,随着年龄增长,对音乐的动作反应将变得越来越富有内涵。由此看来,儿童对音乐的反应,首先是感性的反应,面不是理性的反应。

  儿童音乐接受的感性反应主要包括歌唱的反应、表情的反应和动作的反应。

  1.歌唱的反应。当儿童听到他所喜欢的音乐时,就会跟着一起哼唱,即使唱不好也会投入很高的热情。这种感性音乐接受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听唱法应是儿童学习歌曲的主要方法。从识谱入手学习歌曲的理性方法,往往会因为识谱的难度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歌唱经验之后,再过渡到识谱歌唱,更符合儿童音乐接受的心理。

  2.表情的反应。音乐是表情艺术,当人们听到音乐时的第一反应就是面部表情的变化。儿童虽然还不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但他会自然地对音乐作出最初的、最直接的表情反应,是发自内心的最感性的反应,不会掺杂任何理性的因素,当然这种表情的反应会随着对音乐的理性认识,不断从表面向内心深入发展。

  3.动作的反应。音乐是最具韵律感的艺术,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动起来。有趣的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习惯,我国的儿童喜欢头部左右摇晃,澳大利亚的儿童喜欢上下晃动。对音乐的动作反应既是先天的也是可以培养的,因此,小学阶段要增加律动的教学,通过身体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三)个性和差异是儿童音乐接受心理的明显特征

  我们在教儿童学习音乐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学会,有的学生却很难教会,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差异是儿童音乐接受心理的明显特征。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儿童的认知、心理、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要求学生的音乐接受能力都一样也是不现实的。过去我们的音乐教学过分强调共性与统一是不符合儿童的音乐接受心理的。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

  个性也是儿童音乐接受心理的特征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个性会越来越强,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个性的形成同后天的培养有重要的关系。经常受健康音乐的熏陶,就会喜爱健康的音乐,形成良好的个性。虽然个性是多方面的,如性格、情感、意志、行为等,个性的形成也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不可否认,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音乐是一种具有丰富情感的艺术,在培养儿童情感方面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例如,独奏(唱)或合奏(唱)对儿童的个性形成很有意义,独奏(唱)使儿童自信,合奏(唱)使儿童学会与他人合作等。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