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兵曹胡马

(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房兵曹胡马》教学反思

2015-07-29  | 兵曹 胡马 中设 

  《房兵曹胡马》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一诗,作者用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四蹄腾空、凌厉奔驰。这匹宝马良驹在诗人细致的刻画下,是那样的气韵生动,维妙逼真。写它纵横驰骋,穿空阔度险峻越障碍甚至足以托付生命。“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豪迈情怀、壮阔胸襟、雄伟志向的写照。教学这首古诗无疑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它既要避免逐字逐句的剖析,又不能如天马行空般游离于诗文之外;既要有丰富的古诗积累,优美的课堂语言,还要把诗文所表现的意境内化为学生的语言。为了能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突破重难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想象的环节。

  1、发挥想象,把文字变成画面,了解诗意了解诗意是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诗的篇幅长,有些诗句学生很难理解,备课时我想要是我把很多精力花在了分析和翻译上,结果,我会筋疲力尽,可是学生却一点也不感兴趣,事倍功半。怎么办?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启发学生想象,先让他们讨论:“在你的心中怎样的马才称得上是宝马?”一时间,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跑得很快”,有的说“身形矫健”,有的说“对主人忠诚”,有的说“要自由自在”有的说“要懂得主人的心思”,还有的说“能帮人们干活”......一时间,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我又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让描诉一下图上的马的样子,通过帮助他们联系生活的实际重组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观看插图,学生的头脑中慢慢形成了宝马的形象;我又让学生读一读杜甫的《房兵曹胡马》,看一看诗人笔下的胡马是怎样的。这时候学生再读古诗,诗句的意思就一目了然。最后再让学生提出自己仍然不理解的地方,经过小组讨论,我适时稍稍点拨,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古诗的内容。

  2、发挥想象,拉近与作者的距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另一个教学难点。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可是,学生的生活与作者的生活差距太大,加上这又是一篇凝练的古诗,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根本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就算是真的把诗读了一百遍,学生还是不能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因此,在品读古诗时,我又启发学生想象“如果有这样一匹骁勇的胡马,你觉得,谁才配当他的主人?”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思维再一次兴奋了,“岳飞”“杨家将”“赵云”“戚继光”......一个个民族英雄的名字脱口而出;我再启发学生“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点?”孩子们说都是驰骋沙场为国立功的大英雄,学生很顺利地与作者拉近了情感的距离,产生了交集;紧接着,我介绍了杜甫写这首诗时的写作背景,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们很容易就领悟了;最后,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骑在马背上的作者,想象画面,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在读中再一次加深了诗的理解,领悟了诗的意境。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让学生学习古诗时,加入适当的想象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古诗教学生动有趣,异彩纷呈。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房兵曹胡马”教学反思》摘要:。它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四蹄腾空、凌厉奔驰。这匹宝马良驹在诗人细致的刻画下,是那样的气韵生动,维妙逼真。写它纵横驰骋,穿空阔度险峻越障碍甚至足以托付生命。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
相关文章沪教:《主动识字》教学设计《想飞的乌龟》教学设计(北师大)
四年级下册教材编写意图和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写作梦》教案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鲸》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