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年级上册)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例分析(2)

2016-08-20  |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图形的特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解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升华。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去验证猜想正确与否。通过在具体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个过程让学生不仅体验到探究方式的多样化,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更为严密的逻辑和数学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使课堂形成多方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案例3】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师:大家都喜欢看魔术,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变魔术呢?

  (1)拼一拼:你能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

  (2)折一折:小朋友的手真巧呢!又会写又会拼,想不想再来变一个正方形,听好要求: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3)摆一摆: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为什么摆的方法和形状不一样,但同样都是长方形呢?

  (4)老师这里有9个小正方形,谁愿意上来变个魔术,把它们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你能数出这里一共有几个正方形吗?感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数一数这个图形里一共有几个长方形。

  解读:

  在本堂课上,我设计了“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等多层练习,从在给出的图形中辨别长方形、正方形到长方形、正方形的转换再到自己按要求设计长方形、正方形,一步步深入,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练习,能将所获知识逐步内化,形成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日积月累就能逐步稳定、转化,形成智能。在练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等性格。所以,安排好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值得思考的问题:

  1.教材是三年级下册的,上课的是二年级的学生,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充分站在孩子的起点,估准孩子的实际操作及语言表达等能力,提出合适的要求,对于一些超出他们能力的要求应作适当地删减,或作必要的变更。

  2.《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整个课堂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动手实践前,首先让学生说出已有的认知经验,再进行探索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明确的具体的操作要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操作的必要性,使操作不流于形式。

  3.让学生在平等的对话过程中动态生成,学生需要时间独立思考,需要时间合作交流,需要时间展示发现和体会,需要时间进行解释说明……但时间不允许,只能在一些环节草草收场。如果就这样浮于表面的话,如何去追求“思维的灵动”和“动态的生成”?这是一个自我感觉比较棘手的问题,非常期待同仁们的真知灼见!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冀教版三上《对称》教学实录
沪教版三上《三角形》教案
人教版三上《四边形》教案
人教实验版《可能性》教案
新课标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新课标《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新课标三上《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
冀教版三上《乘法》教案
新课标三上《可能性》练习题
青岛版新教材三上《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