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说课稿

2015-02-09  | 之路 丝绸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说课稿

  大家好!还记得吗?正是这条路,见证了卫青西征的铁马金戈,昭君出塞的悲欢离合,敦煌飞天的精雕细琢,玄奘西行的虔诚执著,这条路就是千年古道——丝绸之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路》中的《丝绸之路》一课。我说课的主题是《品读千年古道 品味伟大人生》。我将从研读课标定理念、联系学情说教材、因材施教说方法、深化重点说流程、凸显主题说板书五方面加以说明。

  一、研读课标定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基于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理念:尊重个性体验,对话深层文本,层层感悟,步步融情,使学生研读语言,体悟情感。

  二、联系学情说教材

  (一)教材和学情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以历史记载过的一个小故事引入,详细叙述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难万险,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严谨,又不乏含义深刻、富含韵味的好词佳句。

  由于课文的生活环境和主要人物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学生可能对文章理解不够透彻,需要教师引导。

  (二)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特点,综合对教材的研读,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三维定性与要求,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敢、智慧、忠诚,了解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我把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懂得张骞被称为探险家、外交家的原因,了解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把结合重点词句,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作为教学难点。

  三、因材施教说方法

  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再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会做简单的批注,并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采用“朗读感悟法”。简化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创设情境法”。白居易说:“动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我通过导语创设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升华体验,动情动心。学生则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学习。

  四、深化重点说流程

  本课我准备分两课时教学。这是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审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自学字词

  三、再读课文 明晰层次

  四、交流资料 了解意义

  下面,我重点说第二课时。通过研读教材,阅读原著,我认为文章应该抓住两条主线:一、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二、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围绕这两个问题,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导读 营造浓郁的情境场

  一上课,我先展示了一组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图片,教师配乐讲解。(板书课题)。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唤醒了学生的记忆,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丝绸之路在学生心中是一条遥远的路,学生对它缺乏了解。我制作“丝绸之路路线图”,用一条红线,引领学生重走丝绸之路。之后,出示中心句“为了开辟这条道路,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引导学生质疑。(板书)在浓郁的情境场中,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把握了两大主线。

  (二)精读 领悟读书的好方法

  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我引导学生抓住第3自然段“交通不便”、“七千多千米”等词语,体会这是一条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路。理解“七千多千米”时,我补充资料:“这七千多米只是直线距离,张骞的行程达到一万四千多千米。这是多么漫长的一条路呀!”(板书)路上的经历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千难万险”(板书)。学生对西域的恶劣环境缺乏了解,我采用创设情境法,播放表现路的自然条件恶劣的课件。学生对课文理解更深入,读书自然能以情动人。此设计体现了课标指出的四年级学生要“能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要求 。

  多形式、多层次朗读后,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引领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抓重点,谈体会,读出情”,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 (三)品读 凸显浓厚的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环节,我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上文总结的方法,自学课文第5-8自然段,体会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采用自主探究、自读自悟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之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碰撞,三品张骞的勇敢、忠诚、智慧。

  一品勇敢

  1.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 2.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3.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西域各国。

  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应该可以从以上句子,通过“浩瀚”、“剽悍”等词语品味出张骞的勇敢。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如果学生用另一只眼睛,从不同的词语、句子,品味出张骞的不怕困难、顽强、执着,我同样会把赞赏的目光、激励性的语言送给他。因为这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品忠诚

  1.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我请学生联系上文,体会张骞的“耐心”。学生应该可以找出“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这句话。我引导学生想象感悟,从“十一年”这个词,品味张骞的忠诚。之后,进行语言训练,仿说句子。此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的课标理念。

  三品智慧

  1.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我引导学生理解张骞的“不露声色”。从“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这句话可以知道:张骞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寻找机会逃走,继续完成使命。他的“不露声色”,恰恰是大策略、大智慧的体现呀!

  我顺势将学生带入情境:“这‘默记’二字写出多少艰辛,多少智慧呀!他不敢写、不敢画,只能默默地记在心里。多少个白天黑夜,多少个寒来暑往,他在心里默默勾画。他在勾画通向西域各国的地图,这是一幅即将流传千载的丝绸之路的草图啊!为了更好地品味张骞的智慧,我使用引读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 雁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 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

  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 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 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这段话,采用诗歌的形式,运用复沓的朗读,配合音乐的渲染,创设了一波三折,一唱三和的动人语境。

  最后,播放视频。看到这感天动地的一幕,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张骞?学生感情的宣泄终于找到出口,一定能感受到一个忠诚勇敢、智慧执着的伟大英雄形象。(板书)

  (四)回读 理清清晰的文脉线

  激情的课堂需要冷静的思考。我再次出示路线图,引导学生回读中心句。我结合板书总结:“作为走出国门的第一人——张骞,历尽千难万险,开辟了丝绸之路,让中国看到了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让我们永远记住名垂青史的张骞,永远记住万世不朽的丝绸之路。” 两条主线相互交错,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远影响。”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说课稿》摘要:交家张骞历尽千难万险,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严谨,又不乏含义深刻、富含韵味的好词佳句。 由于课文的生活环境和主要人物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学生可能对文章理解不够透彻,需要教师引导。 二教学目标...
相关文章人教:2、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人教:《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
2丝绸之路(A、B案)人教:《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二
浙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杏儿熟了》片断赏析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纪昌学射》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种一片太阳花》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双手》教案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