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操作活动中教师指导策咯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6)

2008-10-21  |  

  (1)同伴影响法:教师创造机会,鼓励幼儿在评价时,相互讨论、相互介绍、相互启发,以彼此交流操作方法,不断了解、学习同伴在活动中如何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困难与问题,这就打破了传统评价中教师一言谈的呆板模式和严肃气氛,从而给幼儿更多的活动和交流的自由,同时又推广来自于幼儿间的学习经验与学习经验与学习策略。

  (2)启导示范法:评价中,会发生不少幼儿思维受阻、认知过程中断的现象,此时教师不妨采用启导示范的评价方法,即教师通过点拨启发,把某些话、动作说

  、做在明处,当然,这只能说、做在关键处,以步步启发、带领幼儿分析问题、示范操作,演示动作应利落、规范,从而接通幼儿的思路,促使幼儿以较顺利地解决操作问题,获得正确的有关经验。

  (3)作业展示法;请幼儿向大家展示操作的作业(记录单、拼图等),通过引导幼儿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判断、评价幼儿的操作方法掌握与否、操作材料的使用习惯、表达操作过程与结果的能力等,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

  (4)师幼共评法:针对操作步骤较复杂,幼儿操作中易出现问题的活动,教师可采用与幼儿共同演示、共同讨论、共同评价的方法,利用幼儿操作的材料(作业)加以因势利导,鼓励幼儿思考探索,同

  时,也利于培养幼儿的评价能力。

  (5)教师表扬法: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他们进一步发展,因此在评价中,要多关注、表扬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努力与点滴进步,从而激励幼儿的自信,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C在教学操作活动中学具提供的策略

  学具是指提供幼儿在数学操作活动中,通过直接触摸帮助自己获得知识的用具,它相当于教材的静态显示与教师教具的演示,是幼儿在主体操作活动中一种获得认知的介质。数学操作活动中,学具和材料本身具有暗示性,适宜的学具能够引起幼儿对操作的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以及成功的心理体验。在课题研究中,在幼儿操作学具的设计与提供上,我们注意:

  1、层次性:针对幼儿思维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发展的过程,即从直觉行动思维一一具体形象思维一-初步抽象逻辑思维三个发展阶段,我们提供的学具有完全直观的学具(实物)、半直观学具(图片、实物卡,点卡)及符号学具(数卡、算式卡等),以体现教育促进每一个幼儿的进步和发展。再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个体差异的,教师正确地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现状,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数学活动材料,以适应幼儿不同的学习速度和学习策略,以满足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开发每一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2、自主性:相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我们更注重幼儿思维发展的主动性、自主性的培养。数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材料的学具,并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和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给幼儿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以满足幼儿主动探索的需要,发挥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促进其思维的活跃。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