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操作活动中教师指导策咯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

2008-10-21  |  

  (一)理论依据

  1、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及学习数学的特点:

  幼儿注意力易转移,好奇心强,喜欢新颖的事物,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有意注意差;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分析、综合、比较、理解的能力还较低,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还不能较深刻地理解。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要经过一个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通过作用事物的动作来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是他们学习数学的一个主要特点。

  2、《幼儿园工作规程》:

  《规程》指出:“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有益的兴趣的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灵活拖地运用集体和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

  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3、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皮亚杰的理论论述揭示了儿童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建立在自已对客体的动作基础上,从而说明儿童作为主动学习者,数学教育必须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特点才能有效。

  4、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

  “把教、学、做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关的经验,发生相关的联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联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这表明教学是动态因素之间多边互动的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给人以金,不如教人点金之术”……

  (二)研究的假设

  1、教师针对自身和幼儿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出的问题,运用恰当的指导策略,能够提高数学教学效益;有助于幼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助于幼儿的观察、操作能力的提高。

  2、通过教师选择、运用一定的指导策略,促使幼儿参与数学操作活动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同龄班幼儿。

  四、课题研究目标

  l、通过教师提供材料、组织活动并有效指导,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运算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2、普遍提高教师对幼儿数学活动的指导水平。

  3、修改、形成相对稳定的数学教育目标、内容、活动设计及配套的学具。

  五、研究内容

  1、研究各年龄阶段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活动设计及配套

  的学具。

  2、明确教师在指导幼儿数学操作活动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历时三年,共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前期准备阶段,时间为1997年6月一一1997年9月。

  主要任务是:考察、分析现状;收集、研究、分析国内外关于本

  课题资料;确定课题;研究制定课题方案;确立课题计划;申报立项。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时间为1997年10月一一2000年6月。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