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和开发幼儿天性的实践研究(3)

2008-10-21  |  

  3、创设还童角色

  根据皮亚杰的语言活动观,教师创造的良好语言教育环境最重

  要的一点是建立师生互动合作的平等的人际关系。这样,幼儿才会大胆发表不同于自己的意见。“还童角色”能拉近幼儿与教师之间距离,能融洽到幼儿中去,积极聆听、观察、了解幼儿的想法、做法,及时抓住幼儿闪露出的新颖的思维火花进行肯定,激励和启发。如:游戏《输赢之间》,演译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由于我的加入,幼儿的热情被充分激起,比赛完毕,幼儿围在一起讨论输赢时,气氛相当热烈和融洽。

  “原来老师也会输,老师你不是输了吗?”有个小朋友轻轻问我,我微笑着点点头。

  “如果兔子不睡觉,乌龟肯定赢不了兔子”,“小兔真耍赖,自己输了还不服气”……结果就引发出龟兔的第二次赛跑。

  ……

  (二)呈现激情昂扬的情境,激活幼儿思维。

  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不断变化或富有新异性的刺激,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就能保持思维的持久性。尽管幼儿好奇好问,但如果教师习惯于单一、机械、枯燥乏味的传统式教学模式,老调重弹,幼儿好问、乐问的天性就会被磨灭。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创设“激情昂扬”的情境,要善于运用引人入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环境渲染、场景设置、实景体验、角色扮演等不断给幼儿新鲜感、惊奇感、回味感、满足感……让幼儿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不亦乐乎的情感从事学习与思考。

  1、创设“生动形象”的可感情境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静态的故事内容变为动态的故事画面,把看、听、想、讲有机结合起来,使活动更符合幼儿的特点:生动形象、充满情趣。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屏幕上立刻呈现出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在清澈的河里游来游去。给幼儿带来视觉、听觉的冲击。于是幼儿个个来了兴趣,在声音、角色动作、变化的画面等信息刺激下,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这么多小蝌蚪聚在一起做什么?”“小蝌蚪游来游去在找吃的吧!”“他们吃什么?”“小蝌蚪为什么不跟妈妈在一起?”“这只小蝌蚪离队了?”等等。生动的画面既满足了幼儿好问的欲望,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又顺利地引出了课堂主题。紧接着,老师巧设疑问:“这些可爱小蝌蚪东瞧瞧、西望望,好像很着急的样子,它们到底在干什么呢?(找吃的、找妈妈)”,“小朋友愿意帮它们找妈妈吗?”这时,小朋友个个兴趣盎然,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当讲到:“四条腿长齐了,尾巴没有了,换上绿衣裳,就跟妈妈一样了”时,小朋友又产生疑问:“小蝌蚪的尾巴怎么会脱掉了?”顺应小朋友的问题教师留下余味,鼓励幼儿课外养殖小蝌蚪,观察蝌蚪尾巴的变化,小朋友的兴趣达到了另一个高潮。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