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和开发幼儿天性的实践研究(5)

2008-10-21  |  

  2、教给幼儿“

  问”的技能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幼儿学会提问并不是要求幼儿很理性地知道提问的种类,并生搬硬套,而是引导幼儿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根据具体的故事情节很自然地提出问题,渐渐地学会反思、质疑、假设。

  (1)抓住时机,诱发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的心理状态及故事的情节发展抓住幼儿发问的时机,如:当幼儿疑惑不解思维卡壳时,当幼儿有所感悟、跃跃欲试时,以及在故事情节的关键处、衔接处、转折处等,教师启发,诱导幼儿“问”在点上,说出心里的疑问,以便因势利导。《卖火柴的小姑娘》有这一情节:“除夕晚,在寒冷和黑暗中,有一个光头赤脚的穷苦小女孩正在街上走着。”有个幼儿表现出疑惑的神情,这时老师定格了画面,提问幼儿:“你看到这幅画面有什么想法吗?”,“小姑娘为什么这么晚还不回家,是找不着家了吗?”其他幼儿也迫不及待地问:“她没有爸妈吗?”“她怎么会光着脚,她的鞋子呢?”小姑娘悲惨的生活是我们的孩子无法体味到的,所以才会产生这么多的疑问。在课后的延伸活动中,师生一起收集了许多西部贫困孩子的图片资料,参观了孤儿院,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为贫困孩子献爱心。

  (2)课后设问,留下余味

  每个课时结束,教师设法留下余味,鼓励、启发幼儿说说听了故事以后的一些想法、看法及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根据幼儿的疑点引发大家去思考、去探索。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后,经过启发,小朋友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蛇咬住小壁虎尾巴,它的身体里有毒吗?”“小壁虎尾巴什么时候才长出来?”“如果小壁虎借到尾巴怎么接上去?”又如《小松鼠的花园》中,“长颈鹿偷偷地拿布布的红玫瑰是不是偷东西?”教师赞扬幼儿这些问题提得很好,并鼓励大家与教师、家长一起用各种方法探讨问题,实现认知的新飞跃。

  (3)对问激思、质疑释疑

  对问就是在幼儿熟悉故事情节和了解一些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把全体幼儿分成若干组,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提问,相互质疑释疑。以已之疑,促人之思,以人之思,解已之惑。刚开始提问时,多数幼儿提的只是故事情节中的问题,有的甚至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如《小蝌蚪找妈妈》的对问:“小蝌蚪先长什么腿,后长什么腿?”“青蛙妈妈长得怎么样?”“后来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对此,教师耐心引导,启发幼儿发散思维,渐渐地,幼儿提出了“假如你是青蛙妈妈,你会离开自己的宝宝吗?”“你知道怎么区别青蛙和癞哈蟆的卵?”“为什么要保护青蛙?”“你知道还有什么动物的前腿和后腿长得不一样?”等有价值的问题。在小组对问时,幼儿的表现欲和自尊心会受到强烈的刺激,迅速激活思维产生释疑求真的动力。长此以往,养成主动质疑,敢于释疑的好习惯。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