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和开发幼儿天性的实践研究(4)

2008-10-21  |  

  2、创设“可望可即”的情境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基础(皮亚杰认识理论),创设可望可即的情境,使幼儿亲身体验,身临其境,在真切的、鲜明的、活生生的环境中,不断提问、不断思考、不断想象。如故事《神奇的雨》中,以自然现象“雨”作为想象的出发点,教师设计了玩雨→说雨→雨的联想几个环节。在“玩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实地观察、亲身感受“雨”,引导、鼓励幼儿去发现问题,

  探索奥秘,为后面的活动作铺垫。

  当我把小朋友带到操场时,小朋友乐坏了,有的张开嘴巴尝雨,有的用手接雨,有的聆听雨落在伞上的声音,有的踩着水坑……接着,问题接锺而来,“为什么雨落下来是斜的?”“为什么水潭里的倒影动起来是波浪形的?”“为什么雨下在泥地上有个小圆洞”“雨点会顺着伞流下来。”“雨真甜、真凉。”“草上的雨点像水晶球、像珍珠”等等。在活动中,当我看到小朋友对着水坑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水,看到小朋友的脸上写满欢乐,我知道他们的天性得到了张扬。

  3、创设“自由畅想”的情境

  天马行空,任我驰骋。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象的天地对激活幼儿的思维也非常重要。如在故事《动物的翅膀》第二课时,教师首先在教室里悬挂了许多鸟类动物,鸟儿在空中随风飘荡,营造了一种氛围。然后,让幼儿用彩纸、丝巾、彩旗等为自己装上一对翅膀,让幼儿想象,“假如自己有一对翅膀会怎么样?”还没等我问完,就有幼儿在相互表达了。

  “假如我有一对翅膀,我一定到天宫中去找孙悟空”。

  “假如我有一对翅膀,我一定去南极……”。

  “假如我有一对翅膀,我就跟小鸟比赛。”

  接着,教师乘机把问题“有翅膀的动物一定会飞吗?”抛给幼儿。那发言,讨论的场景真的非常激烈和感人。原来,幼儿知道的远远比教师多,最后,幼儿在配乐声中朗诵自己创编的作品。

  假如我有翅膀,我要飞上蓝天拥抱白云;

  假如我有翅膀,我要飞到森林和小鸟玩耍;

  假如我有翅膀,我要带妈妈出去游玩。

  ……

  (三)巧设问题情境,诱导幼儿敢问善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说:教师的“教”要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学会作出假设;学会创造想象;学会大胆质疑。最终促进幼儿将外显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操作活动。在故事教学中,有些幼儿一看到生动有趣的角色形象、画面内容,就会加快大脑的兴奋度,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但由于经验和能力有限,他们所提的许多问题往往是表面的、肤浅的、笼统的,甚至是词不达意的,并没有把心中的疑问表达出来,提问的价值不高,容易被老师、同伴忽视,从而影响提问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幼儿提高“问”的技能。

  1、教师做好提问的示范与引导

  幼儿从提低层次问题到提高层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优化问题设计,更多地从反思、质疑、假设等角度提出问题。以“为什么”、“怎么样”强调思维过程而不是思维结果的过程性问题,以“如果——就”的调换法、推测法为形式的假设性问题;以“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的开放性问题等穿插进行。切忌提“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这类问题,也要极少提“是什么”、“什么是”这类问题,尽量多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故事《卖火柴的小姑娘》、《红套鞋》、《小兔的新家》教学中的提问:“卖火柴的小姑娘为什么希望‘祖母’把她带去?“为什么动物们看到红套鞋都要去穿一穿?”“假如你是红套鞋会怎么想?怎做做?”“小乌龟驮着小兔还可以去哪里?”等等。教师平时经常性地这样提问,实际上无形中就给了幼儿示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问“问题”的方法。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