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

(五年级上册)

《我喜欢》教学设计之一

2011-05-12  | 张晓风 辨义 正音 

  《我喜欢》是当代著名作家张晓风的抒情散文,全篇句式工整、语言精美,情感贯通全文,语言优美动听,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且每一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形成排比段。作者以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鉴于此类文质兼美的文章,在高年段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细细品赏玩味语言,步入意境直至领悟作家的思想感情,是每位语文教师屡屡面临的挑战。畅游与分享汪珍霞、雷玉龙两位年青新秀的课堂,欣喜中思忖“同课异构”的谋略:我认为本篇应牢牢把握以下两点切入、深入研读,才能让语文课洋溢浓郁的语文味,凸显工具性及人文情愫。

  (一)、触摸语言,读中积累大家都熟悉,王崧舟老师是诗意课堂的追求者和倡导者,他的课堂总是充满着诗的灵性,焕发着诗的激qing。但在他的课堂教学中不时向学生提示、强化“语文意识”,如上课初始阶段对字词的正音、辨义、书写、造句写话训练等。徜徉我们身边的课堂,我们也欣慰地发现老师们注重在读文时正音、替换词语、补充短语、仿说句式等练习。如“清瘦”的“瘦”、“张结”的“结”两多音字的正音;初读理解时播放课件完成 “---------的红梅 ----------的荷花”的练习;点击词语“宁静淡远”、“一一就位”……这无疑具有很强的“语文意识”,做到真正的触摸语言。学生只有置身于语言文字中才能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才能真切领悟“这个句子不能少”、“这个词不能换”、“这个词语反复出现真是太精妙了”,有了这样的“语文意识”语文课堂才有了根基。多年的教学实践加上名师的牵引,让我着实感觉到字词句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奠基石,每位语文教师必须练就一双慧眼让这些晶莹的珍珠尽情的绽放异彩,为攀升艺术殿堂涂抹生命的底色。

  (二)、亲历意境,读中悟情众所周知,老舍的文字是漫画,世俗风情;鲁迅的文字是木刻,力透纸背;余秋雨的文字是水墨,意蕴隽永;而张晓风的文字如诗如画,流淌着清新淳朴自然……丰富深厚的积淀会孕育出一颗善于感悟的心,而善于感悟的教师才能与孩子们一起读出童书的灵性与纯净。课堂上我们如何引领学生亲历意境,读中悟情?正如薛发根老师说的“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也证实只有入境才能悟情。汪、雷两位老师的课堂均采取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入境,在此情此景里品味内涵,充分展示了朗读指导的过程性。例如雷老师扣准四季景物的具像,学生读文想象。再通过精心准备的课件,利用强烈的视听效果唤回学生的生活实际,寻回与再现真实亲历此境,学生神游山川河流、感怀那份“没有喧哗的光和热”、“美而孤独”的黄昏。再如汪老师带领学生闭眼“飞翔”、见到“闪耀发亮鬈毛的骏马、叹为观止的荷花如海、日出奇景”这些实实在在的内容感悟作者梦境的“奇异”。并顺势将这种神秘曼妙之感迁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走进自己曾经难忘之梦。再次品读文字,学生的兴味何等盎然激qing何等澎湃,可想而知。实践证明,如此过程的确能将读的层次不断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在亲历中感悟,在感悟中品赏诗意课堂。而这样的过程又与语言文字训练糅合在一起,即:学生不仅在头脑中想象了当时的情景,还通过一定的语言方式进行了表达,这就是以“语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文”。长此以往,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显著提高。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我喜欢”教学设计之一》摘要:者,他的课堂总是充满着诗的灵性,焕发着诗的激qing。但在他的课堂教学中不时向学生提示、强化语文意识,如上课初始阶段对字词的正音、辨义、书写、造句写话训练等。徜徉我们身边的课堂,我们也欣慰地发现老师们注重...
相关文章北师大:《我喜欢》教学设计《番茄太阳》评析
[作文]我喜欢北师大:《山中杂记》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写作梦》教案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鲸》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