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的发问是好奇心的反映(2)

2013-05-17  |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动力。学生智力发展的源泉在外部环境和学生自身内部环境的相互矛盾之中,只有外部条件和个体发生矛盾时,才能对大脑产生需求的刺激。丰富多彩的学科知识和孩子自身知识修养的矛盾,会刺激孩子产生对知识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一种内在驱动力。这就是说,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只有运用知识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稳定和持久的学习动力。

  以悬念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悬念,是文艺创作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指能够引起读者在欣赏文艺作品时产生关心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的创作手法。

  这一手法同样可以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可以讲究设计悬念。悬念设计得好,可以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例如:我在给孩子讲仿生学的故事时,先给孩子提了几个问题:

  小朋友,你知道是动物的器官本领大,还是人的器官本领大?你们一定会说当然是人的器官本领大。我说:不对。你相信吗?今天就给你们说说那些具有超过人的本领的动物器官。

  本来,人的本领要比动物的本领大,这在孩子的心目中是理所当然的。这样一开头,当然就给了孩子一个悬念,他关心的是动物的本领到底怎么超过人的本领的,于是就会寻根究底,兴致盎然地把故事听完。这样,孩子对故事的内容就会有较为深刻的印象。

  不过,悬念也不能滥用。悬念的效果,取决于悬念内容选择的精当程度、悬念设置时间的恰当与否。

  耐心回答孩子的提问,小心呵护其好奇心

  对于小孩子来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都那样新奇有趣,像是一个个猜不透的谜,他们渴望揭开那一个个诱人的谜底。

  可是,儿童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少,仅靠自己无法认识客观世界内部的联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满足自己认识世界的愿望。

  于是,他就要问。问家长,问老师,问自己的小伙伴。

  这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心理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孩子好奇心理的外在表现。儿童因好奇而发问,也可因家长诱发心生好奇,因此而发问。但是这个时候的好奇只是暂时的,或者说只形成了瞬间兴趣,能否稳定下来,就看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发问了。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老师能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认真对待孩子的发问,因势利导,就有可能把好奇导向兴趣。

  如果把好问看成“烦人”、“调皮”,而加以斥责、压制,就会挫伤孩子的好奇心。这个时候,哪怕是一点儿讥讽、批评,甚至表情的冷淡,都会像刀子一样,使这智慧的嫩芽受伤枯萎。

  反之,如果能够理解孩子的发问是好奇心的反映,是心理发展的必然,加以小心呵护,做到“闻问则喜,百问不烦,认真回答,因势利导”,就有可能把好奇心发展成兴趣,或者是把由于好奇心所引起的间接兴趣发展成直接兴趣;或者把由于好奇心引起的瞬时兴趣固定下来,进一步发展成稳定兴趣,进而对孩子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