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

(五年级上册)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赏析

2016-08-26  | 平均 平均数 统计 

  “惟有基于儿童、基于数学,才能实现学生学业与教师发展的最大化”,这是曹培英关于“学本课堂”的倡导。而俞正强老师的平均数一课,可以说是这一思想的最好诠释。我们一起来欣赏。

  一、基于数学——凸显概念本质

  大多教师已实现平均数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从“算法”水平理解平均数,转变为

  从“统计学”角度理解平均数。 那么,从统计学角度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性质,究竟指什么?“平均数是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能刻画、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平均数是一个虚拟值”、“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易受这组数据中每一个数据的影响,即具有敏感性”、“平均数介于这组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等等,可能应该是这一概念的统计学本质。如何让三年级儿童理解这些数学本质,无疑成为老师们的最大困惑。我们来分享俞老师的教学重心与教学策略。

  1.体验平均数的“代表性”。

  俞老师以“一位小朋友跑50米有5次成绩,怎样向老师汇报”为问题任务展开教学,

  学生寻找的是“能代表这5次跑步成绩的数”,任务一经布置,已然为学生初步体会“平均数是刻画、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为平均数具有“代表性”奠定了心理基础。寻找“能代表这5次跑步成绩的数”的过程中,更是将“代表性”这一本质凸现得淋漓尽致。

  2.体会平均数的“值区间”。

  寻找“代表数”这一任务过程中,“15秒太慢”、“10秒太慢”、“可能是12秒”、“可能是14秒”、“可能是14秒和12秒的中间数”,学生们对代表数的区间大小有了充分的讨论,于是“平均数的大小估计”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有了很好的落脚点。

  3.强化平均数的“虚拟性”。

  平均数这一概念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平均数不是一个实际值,而是一个虚拟值”这一数学本质?我们来看课堂中的精彩对话

  “14秒、12秒都可以”,“13秒可以,是14和12的中间值”,“14、13、12哪一个是他的正常水平?”“13秒没跑过”,“13秒正好是不快也不慢”,“但13秒他从来没跑过这个成绩”。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赏析》摘要:朋友跑50米有5次成绩,怎样向老师汇报为问题任务展开教学, 学生寻找的是能代表这5次跑步成绩的数,任务一经布置,已然为学生初步体会&ld...
相关文章平均数问题《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奥数专题(九)平均数
北京版五年级上《方程》教案
北京版五上《方程》教案
新课标五上《可能性》教案
冀教版五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值》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数学:《循环小数》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人教版五上数学《植树问题期末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上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期末总复习》
人教版五上数学《简易方程期末总复习》教学设计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