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下:《相遇问题》课堂实录与评析(5)

2016-09-18 作者:文登市文峰小学 张玲  |  

  四、回顾整理

  师: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用两种方法求相遇问题中的总路程。

  生:我感到用演示或画图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题意。

  生:我知道了要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要找准数量关系式。

  生:……

  师:过去,我们学习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有这样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指板书),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两个物体同时、相对运动的情况,又存在着这样的数量关系小萍走到路程+小明走的路程=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指板书)。

  【评析:回顾整理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疏理,使知识系统化。既关注知识的掌握,也关注方法的归纳,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

  五、推荐作业:

  师:想一想,两个物体运动,除了上述情况,还有哪些情况?

  生1:两人不同时出发。

  生2: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向相同的方向走。

  生:……

  师:同学们可以在课下继续研究探讨,把问题和解决方法写下来,比比谁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点拓面,引领学生将学习从课堂拓展到课外。】

  六、板书设计

  【总评:

  本节课,教师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空间,让他们去实践、思考、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在自我探究中悟出真知。学生在自悟中从无到有,从“呆板”到“充满生机 ”,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断被激活,创新思维得到发挥、延伸和发展。

  1.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源泉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本节课,教师创设了一个大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源泉。首先,它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其次,它能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提高了学生的策略意识;再次,这个问题情境有效地沟通了新旧知识,既复习了旧知,为本节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节课要探究的新问题。

  2.引领学生自主探索,搭建数学模型

  本节课,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单单是一个相遇问题的“点”的学问,而是引领学生通过对这个“点”的探究,建构一种数学模型,形成解题策略。怎样解决问题?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理解、去分析,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学具合作演示相遇过程,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师生共同对知识的梳理,深化了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为进一步探究打下良好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基础;在尝试解决问题时,教师提示学生借助画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学生从实际的线路图,抽象出线段图,逐步理解了数量关系,进而列出算式,建构数学模型;多媒体直观、多彩、形象、生动的演示,有效的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数量关系。整个活动过程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探究、自我发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把外部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从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到意义建构的较高层次。

  3.设置多层次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本节课练习的设计突出了层次性,从模仿性的基本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创新练习。这种练习的层次性,有助于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推动理解的发展,促进认识的不断深化。

  总之,在这节课中,学生能在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学习,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思想。

  注:此课2008年在威海市小数数学教材培训会上执教研讨课。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北师大版三下《轴对称图形》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三下:《相遇问题》教学实录(荣新
青岛版三下:《相遇问题》课堂实录与评析
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下《统计初步知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方向与位置》说课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数》教材分析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片断
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均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说课稿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