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教学设计(3)

2013-11-19  |  

  师:从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的假说,到1958年被试验证明,这实际上也是哪种方法的体现?

  生:假说—演绎法!

  师:遗传说发展到这个阶段,解决了哪个主要的问题?

  生:解决了基因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师:第四章第二节中的遗传学发展中的科学事件有哪些?

  生: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此后五六年,科学家揭示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心法则获得公认;

  1965年,科学家在RNA肿瘤病毒里发现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

  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它能以RNA模板合成DNA;

  1982年,科学家发现疯牛病是由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在脑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的;

  1962年,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叶绿体DNA;

  后来,科学家用生物化学方法,证明线粒体有DNA。

  师:历经考验后的中心法则,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及从RNA流向DNA这两条全新的途径。背后的科学方法有哪些?

  生:假说―演绎法,电子显微镜,生物化学方法。

  师:第四章第三节有哪些科学事件呢?

  生:伽莫夫提出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设想;

  1961年,科学家克里克和他的同事通过大量的实验工作,证明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非重叠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

  1961年,尼伦伯格和马太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此后六七年,科学家沿着蛋白质体外合成的思路,不断改进实验方法,破译出全部的密码子,编制出密码子表。

  主要的科学方法有:假说―演绎法。

  师:遗传学发展到这个阶段,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生:解决了遗传信息的表达问题。

  师:以上就是教材中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的材料,实际上,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此我还补充几条课本上没有的重要的科学事件。

  1977年,费雷德里克?桑格提出了DNA测序的双脱氧终止法,为基因组的大规模测序奠定了技术基础。核酸模板在核酸聚合酶、引物、四种单脱氧碱基存在条件下复制或转录时,如果在四管反应系统中分别按比例引入四种双脱氧碱基,只要双脱氧碱基掺入链端,该链就停止延长,链端掺入单脱氧碱基的片段可继续延长。如此每管反应体系中便合成以共同引物为5’端,以双脱氧碱基为3’端的一系列长度不等的核酸片段。反应终止后,分四个泳道进行电泳。以分离长短不一的核酸片段(长度相邻者仅差一个碱基),根据片段3’端的双脱氧碱基,便可依次阅读合成片段的碱基排列顺序。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