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城——维也纳

(六年级上册)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音乐之城 维也纳》教学实录

2016-08-02  | 维也纳 富丽华 富丽 

  师:同学们好!(课前,班主任已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我)我不是一位老师,这是我第二次登上讲台,很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共度这40分钟的时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板书:音乐之都维也纳)。(指着鈥湺尖澴郑飧鲎帜钍裁矗

  生:du(一声)。

  师: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都市。

  生:首都。

  师:什么是首都?

  生:一个国家的中心。

  师:音乐之都是什么意思呢?

  生:音乐的首都、音乐的中心。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沉默半天后,有一人举手)

  生: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

  师:很好,很会提问题,真是一位聪明的学生。维也纳大家听说过吗?听说过的请举手,说一说你所了解的维也纳是什么样子的。

  (无人回答)

  师:大家还不是很熟悉维也纳,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维也纳是奥地利首都,位于多瑙河畔。它以精妙绝伦、风格各异的建筑而赢得鈥溄ㄖ尖澋拿莱疲忠岳酚凭帽怀莆溛幕尖潱挂愿焕龌赖淖笆伪怀莆溩笆沃尖潯O旅嫖颐且黄鹄纯匆蛔橥计

  (课件出示维也纳的图片)

  师:维也纳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建筑也很有特点,而这篇文章中,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的是鈥溛材墒鞘澜缫衾种尖潯N恼乱丫⒌酵鞘掷锪耍旅妫胪悄量挝模⒁舛磷甲忠簦镣ň渥樱叨帘咚伎几詹拍俏谎岢龅奈侍猓裁此滴材晌衾种寄兀恳换岫艺已侄卫识痢

  (生不是默读,而是小声朗读)

  反思:我明明说的是默读,结果学生纷纷小声朗读。是我没有表达清楚,还是学生习惯了拿到一篇文章先小声朗读?我想打断学生,改为默读,但既然这么多学生都听成或默认应该小声朗读,那就尊重学生的选择吧。课后细想又觉得,当时为什么不问问学生鈥斺斘裁葱∩识粒渴翘砹耍故窍肮呤谷唬

  板块二:品词析句,积累语言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词语。

  (课件出示:阿尔卑斯、北麓、多瑙河、生涯

  波光粼粼、装饰、博物馆、草坪

  街头巷尾、飘溢、华尔兹、露天

  星罗棋布、掺和、圆舞曲、镂花)

  师:我找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大家认真听,看他读得对不对?

  (三位学生朗读,出现不同的错误,同学们踊跃纠正)

  师:好,现在,我找同学分段来朗读课文。注意,这篇文章中有很多长句子,想要读得流利,就要注意如何正确断句。谁先来读第1段?

  (生读第1段)

  反思:第一次试教,在梳理文章结构时,学生感到相当吃力。比如文章如何从不同角度来说明一个特点?文章四个方面材料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这样结尾?这些问题都是建立在对文章结构有清楚认识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次试教时,我毅然采用这种相对落伍的方法鈥斺敹烈欢未硪欢蔚淖执剩爬ǘ温浯笠狻H欢懊婕复紊杓疲沂桥姹艿摹

  师:大家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话特别重要呢?

  生: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

  师:为什么觉得它很重要?

  生:它是总起的一句话。

  师:哦,是统领全文的一句话。这种结构形式叫什么啊?

  生(纷纷):总分。

  师:看来大家对总分结构很熟悉了。我们来看第一段。作者要介绍的是维也纳是音乐之都,但是这一段并没有提到音乐,而是介绍了维也纳的位置。这一段中有几个词特别美,同学们找一找,说一说哪些词让你觉得维也纳特别美?

  生: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

  师:去掉这三个词,我们再来读一遍。

  (出示课件)

  师:加上这三个词以后,有什么不一样?

  生:让人觉得维也纳很美。

  生:让人体会到作者对维也纳的喜爱之情。

  师:对了,加上这三个形容词,文字就给人一种很美的感觉。如果只有小盆地三个字,文字就很干瘪,加上鈥溕角逅恪⒎缇叭缁潱∨璧匾幌伦泳头崧耍路鹁驮谘矍啊b湶ü怍贼遭澱飧龃誓兀蠹蚁胂笠幌拢谘艄獾恼找拢⒎绱倒用嫔系牟ㄎ粕辽练⒐猓肥呛每础R幌伦樱颐悄院V芯托纬闪艘环苊赖幕妗K裕颐且院笤谇泊试炀涫保惨Ω琳咭恢只娓校枚琳叻路鹂吹健⑻揭谎:茫艺椅煌Ю炊恋2段。

  (生读第2段)

  师:这一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哪个句子非常关键?

  生: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师:对了,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这一段也是一个总分结构。看鈥溡±衡澱飧龃剩颐嵌继溡±呵澃桑吭谡饫铮飧鲆±菏怯ざ跏甭杪枰《睦鹤勇穑

  生:不是。

  师:那这个摇篮是什么意思呢?

  生:发端。

  生:起源。

  生:源头。

  生:最开始的地方。

  师:摇篮在这里是发源地、诞生地。比如,井岗山是革命的摇篮,少年宫是我成长的摇篮。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下第3段?(生举手)我找一位不举手的同学怎么样?(指着一位低头的学生),你来给大家读读?

  (生读第3段)

  师: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生: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师:(板书:用音乐装饰的城市)这也是一个总分结构。在这一段中,有一个词出现了两次,是哪个词?

  生:装饰。

  师:这两个词的意思一样吗?

  生:(稍稍沉默后)不一样。

  师:那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生:第一个装饰是用音乐装饰,第二个装饰是用音乐符号装饰。

  师:嗯?是装饰的材料不一样?

  生:(笑)不是的。

  师:那这两个装饰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生:第一个是把它装饰起来的意思,第二个是被装饰好的意思。

  师:哦,您是这么认为的啊?谁还想要补充一下?

  反思:其实学生回答到这儿的时候,意思基本明白了,只是表达欠妥,我应该及时纠正这位学生的回答,引导他完成逐步精确和规范语言这样一个过程,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接招,只好找下一位学生来补充。对于这位学生来讲,失去了一次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生:第一个是打扮的意思,第二个是打扮成的样子。

  师:谁还想再补充一下?

  生: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

  师:你太厉害了,看出了词性不同。对了,第一个是动词,是打扮、装扮的意思;第二个名词,是装饰品的意思。好了,我再找一位同学读一读第4段。

  (生读第4段)

  师:这一段主要说明了什么?

  生: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师:(板书: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我们来看一个句子,我找位学生读一读,注意要读出画面、读出意境来。

  (课件出示含有鈥湶艉外澋木渥樱粒

  师:掺和是什么意思?乐声和花草的芬芳能不能掺和?

  生:(纷纷)不能掺和。

  师:为什么不能掺和呢?

  生:因为一个是用鼻子闻的,一个是用耳朵听的。

  师:哦,不能掺和啊?那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

  (一片沉默)

  反思:学生为什么会沉默?是我的提问方式欠妥,还是这个问题难度过大?

  师:客观来讲,乐声和花草的芬芳当然不能鈥湶艉外潱髡咧哉饷葱矗窍胍嫠呶颐牵鞫械母泄偃ビ眯母惺苌钪械拿馈J韵耄谙奶斓囊雇恚挥惺泳醯母扇牛颐蔷蚕滦睦锤惺苷忖溕澯脞溛垛澋牟艉停且恢侄嗝疵赖南硎馨。∥颐窃倮纯匆桓鼍渥印

  (课件出示句子: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师:鈥溦饧负醭闪斯呃澞懿荒苌救ィ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意思表达得不一样,如果没有鈥溂负醭闪斯呃潱统闪嗣看味家葑嘁磺诺湟衾至恕

  师:哦,意思不一样?那惯例是什么意思呢?

  生:每次都这么做。

  师:是每次都这样做吗?

  生:是大部分情况下都这么做。

  师:是大都这么做,常常这样做。刚才那位同学说了,鈥溦饧负醭闪斯呃澅泶锪苏庋龊芷毡椤D呛茫衷冢野颜飧鼍渥痈囊桓摹#ǹ渭鍪荆焊腥さ氖牵诰傩屑帷⑶斓渖踔琳嵋槭保崆盎岷笠簿8髯嘁磺诺湟衾郑┱庋遣皇蔷捅泶锪顺3!⒕U庋龅囊馑迹空饬骄浠耙谎穑

  生:不一样。

  师:还不一样?为什么呢?我先找个学生把这两个句子读一读。

  (生读)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生:因为鈥溇b澝挥锈溂负醭闪斯呃潱问唷

  师:哦,您是觉得,鈥溦饧负醭闪斯呃澅肉溇b澋钠德室摺;褂兴胁煌饧穑

  生:我觉得把鈥溦饧负醭闪斯呃澐诺阶詈螅氐闱康髁搜葑嗟钠德省

  师:您是觉得在语气上有所不同?您是觉得意思相同,但表达的语气不同,是吗?

  生:是的。

  师:我们再来看这两个句子。这两个句子呢,在意思上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刚才那位女生坚持认为,在表达的频率上有所不同,我也表示认可。关键在于,这两句话在语气上的不同。把鈥溦饧负醭闪斯呃澋ザ懒喑隼捶旁诰淠星康骱图忧坑锲淖饔谩R簿褪撬担饬礁鼍渥铀淙灰馑蓟鞠嗤窃诒泶锏挠锲嫌星咳踔帧=窈螅颐窃谠亩梁托醋魇保裢庾⒁饩涫降谋浠唬眯奶寤岵煌谋泶锓绞剑谝馑急泶锖陀锲咳跎嫌惺裁辞稹D芄幻舾械夭蹲降秸飧觯颐嵌杂镅缘牧煳蚰芰突嵊兴岣摺

  反思:鈥湼腥さ氖牵诰傩屑帷⑶斓渖踔琳嵋槭保崆盎岷笠惨髯嘁磺诺湟衾郑饧负醭闪斯呃b澊司洳煌诔9姹泶铮歉瞿吧涫健b溦饧负醭闪斯呃澲煤笥星康鳌⒓忧坑锲淖饔谩N腋鋈巳衔醚寤岵煌渥釉诒泶锓矫娴南肝⒉畋穑欣谂嘌嵌杂镅缘拿舾小5牵诖碇腥闯鱿盅现厥蟆

  本来,最初设计的问题是鈥溦饧负醭闪斯呃澞懿荒苌救ィ课裁矗康牵值P耐腔峋澜嵊谝馑急泶锷系牟煌N税盐侍獾拇鸢钢赶蛴锲煌矣稚杓瞥鍪疽桓鲆馑急泶锵嗤木渥樱簿褪前砚溂负醭闪斯呃澑某闪蒜溇b潱佣醚ü员榷晾刺寤嵊锲牟煌=峁酱沃唇潭汲鱿滞奈侍忖斺斞廊痪啦阝溂负醭闪斯呃澓外溇b澰谄德噬弦簿褪窃谝馑急泶锷嫌星稹?魏螅也乓馐兜剑约憾怨呃睦斫庥形螅诺贾路赶卵现卮砦蟆b湽呃澥侵糕溡幌虻淖龇ㄢ濃湷9驸潱胰窗阉斫馕溚ǔW龇ㄢ潱倬溂负踱澮淮殊溝∈外潱捅涑闪蒜溇b澓外湷3b潯J潞螅险孀聊ィ讲盼虺稣庋碛行┎煌住D壳埃乙廊幻挥懈玫卮碚飧鑫侍獾姆椒ǎ俏抑谰啦阝溂负醭闪斯呃澓 鈥溇b潱母霰硎镜钠德矢撸匀黄肓俗畛跎瓒ǖ哪勘辍

  板块三:梳理脉理,读写结合

  师:现在,我找位同学读一读第5-7段。有同学一直在和同桌说话,我找他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读)

  师:这三段说的是不是一个意思?

  生:是的。

  师:说了什么?

  生: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

  师:(板书:音乐厅和歌剧院星罗棋布)星罗棋布是什么意思?

  生:像星星那样多,那样密。

  生:像星星和棋子一样多,一样广。

  师:星罗棋布就是,像群星那样罗列,像棋子那样分布。形容数量多,分布广。我们来回顾一下整篇文章。文章开头第1自然段第一句鈥湴碌乩锥嘉材墒鞘澜缫衾种尖潱钦馄恼碌淖苁觯2到4自然段,每段的第一句话也是该自然段的总述。第5-7自然表达了一个意思,而第5段的首句呢,也是这一段落的总述。可以说,这篇文章将总分结构运用到了极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可以使人一下子就明白作者要写什么。

  生:可以使文章更有条理。

  师:可以使表述更有条理,脉络更清晰。好了,我们再回到课始那个问题,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呢?概括一下,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了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的。

  (生根据板书概述文章内容)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作者是怎么组织这四个方面的材料的?这四个方面的材料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生沉默)

  师:大家看一看,先是说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然后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再接着说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最后又详细写了歌剧院和音乐厅,这四个方面的材料之间是有着什么样关系呢?

  (生沉默)

  反思:第一次试教时,学生提出了从大到小的关系,让我颇感意外。第二次试教时,学生全体沉默。是这个问题真的难度太大,需要放弃?还是缺乏有效的引导?

  师:是不是从大到小,或者说从点到面的关系啊?先从一个大的方面来写,然后再到具体的事物,这就叫从面到点。大家再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不从小到大或者说从点到面呢?为什么不把写歌剧院和音乐厅的部分放到第一部分呢?为什么要把金色大厅放到最后?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呢?

  生:因为歌剧院和音乐厅很漂亮。

  师:哦,您是认为比前面的更值得写?还有谁要补充的吗?

  (生沉默)

  反思:两次试教,第一次,学生的回答基本与提问无关;第二次,学生集体沉默。看来,这个问题难度过大,而且我的解读过于主观、过于强势,这种主观推测作者写作意图的手段,或许在成年读者中也很难达成共鸣、获得认同。

  师:在歌剧院和金色大厅这一部分,作者分别展现了它们的富丽堂皇,着墨较多,放到最后会使结尾更有份量。再加上,维也纳金色大厅是音乐圣殿,全世界的音乐家们都以能在这里举行音乐会为荣。尤其是最后一句鈥溛汕贤虻墓诠壑阝潱欣诮沂局魈忖斺斦嬲囊衾种肌C磕瓿汕贤虻娜硕纪饫锔希獠攀敲逼涫档氖澜缫衾种及 

  师:现在,我想问问大家,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生:记叙文。

  师:是记叙文吗?我再找位同学来问问。

  生:记叙文。

  反思:这一个问题也很出乎我的意外。我原本以为学生会在说明文和散文中间摇摆,没想到他们竟然给出记叙文这样的答案。我当时有点蒙,事后反思,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鈥準裁词羌切鹞拟濃準裁词撬得魑拟潱嬲醚靼渍馐且黄裁刺宀玫奈恼隆=峁捎谑孪让挥腥魏巫急福颐挥屑笆币佳徊剿伎迹侵苯痈隽舜鸢浮N迥昙读耍Ω枚晕奶逵懈龃蟾诺牧私猓环良虻ジ饕幌陆樯堋

  师:怎么大家都一致认为是记叙文呢?这是一篇说明文。我们在学习一篇说明文时,不仅要理解作者介绍的内容,还要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学习到了什么,其中哪些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写一篇说明文呢?

  生:可以用总分的结构,使表达更有条理。

  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说明。

  生:可以用举例子、列数字的方法。

  师: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篇文章中也使用了,但是,老师并没有讲到,这位同学帮我很好地做了补充。除了要采用一些说明方法,在结构上,我们还能梳理出哪些有用的知识呢?

  生: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师:很好。维也纳有许多值得说的特点,比如鈥溄ㄖ尖濃溛幕尖濃溩笆沃尖澋亲髡咧蛔プ×蒜溡衾种尖澱庖桓鎏乇鹄唇樯堋U饩徒凶鍪裁窗。克得魇挛镆プ∈挛锏闹饕卣鳎荒苊婷婢愕健T谌范酥饕卣髦螅挂跹唇樯苣兀

  生:从不同角度来介绍。

  师:对了,还要从不同角度来说明这个特点。比如这篇文章,作者就是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的。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习到写一篇说明文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第一,可以采用总分的结构,使讲述更有条理;第二,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不能面面俱到;第三,要从不同角度介绍事物的主要特征。(课件出示)好了,谢谢大家,下课。

  反思:第一次试教时,过于紧张,过于关注自我,导致课上得糟糕透顶。30分钟后,就傻傻站在讲台上不知道要说什么了。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过渡都要停上几秒钟,才能想起来下一句说什么。再加上,上课之前,学校已经讲过这篇文章,很多问题我一张嘴,学生就回答得标准答案一般,感觉像是在糟蹋学生的宝贵时间,只想匆匆忙忙走完教案了事。课后,老师们耐心细致地提了许多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内心也十分感激。修改整理后,我再次执教了这节课。在此,也特别感谢姜会雁老师,在文本解读、板块设置、问题设计上,给予了十分细致的指导。课上得不好,不是师傅的错,是徒弟实在能力有限。

  上课前,我提醒自己:放慢节奏、关注学生、注意聆听。这次,终于用时55分,鈥溋鞒┾澋厣贤炅苏饨诳吴斺敳豢ǹ牵欢搪罚」芪侍舛喽啵芩阋黄浅伞b溋鞒┾澋比徊皇墙萄вΩ米非蟮闹饕勘辏晕依唇踩词鞘滓勘辍

  除了鈥溋鞒┾潱酉吕矗褂Ω米瞿男└慕兀

  第二次试教的这个班级,70多个学生,从头到尾,只有十几个学生积极回应,有十几个学生从头到尾交头接耳、做小动作,剩余学生偶尔低头看文章,偶尔抬头看我,他们是在听我讲吗?我不清楚。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对我讲的内容没有兴趣?如果学生自己学这篇文章,他们会怎么学?我设计的问题是不是很多都是完全不在学生的兴趣点上呢?当然,整节课存在很多问题:牵引的痕迹过重,教师强势掌控课堂,等等。这些都是接下来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关键在于,怎么改?鈥溗卸炷芟甑慕逃砟睿虢逃导加凶徘酵蛩木嗬脞潱降拟溡陨锯濃溩灾餮扳潱唤鼋鍪撬赖母拍詈椭叮挂涑上驶畹募际鹾湍芰浚叫蜒闳伎翁谩

  我知道,离及格的课堂教学,还有很长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但我更希望每走一程就有一程的收获,这样才能看到希望,才能有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和信心鈥︹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音乐之城 维也纳”教学实录》摘要: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板书:音乐之都维也纳。指着都字,这个字念什么? 生:du一声。 师: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都市。 生:首都。 师:什么是首都? 生:一个国家的中心。 师:音乐之都是什么意思呢?...
相关文章《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六《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片段(第一课时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三《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七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八》教案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舞台》教案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七》教学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