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记时法

(三年级上册)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

2016-09-02  | 苏霍姆 苏霍 记时 

  1、创设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因此,我在引导学生探索24时记时法时,按学生的需求设计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注重语言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窗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等心理特征,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给学生有充分发言的机会。从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开始,到说题意,说过程,说思路,说算理直到置疑、释疑。

  同时,多说还能促进学生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3、引导自主建构。

  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提出简单浅显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思考圈内。这样,学生即使再主动也只能是在教者预设思路的大框架内的不同表达而已,其实这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自主自由表达。因此,在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进行自主建构,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鼓励学生的不同想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使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不足之处:

  1、从教学重点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教学的重点抓的还是挺准的。本课的重点使学生理解和发现12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在这点上我抓住重点,来进行教学,由学生得出结论,发挥了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和探究能力。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对象发生了兴趣,就有了行为内动力,学习便成了一种自觉的活动。为了敲好上课的第一棒,新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生活片段,并提出了相应的疑问,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新课中,设计了小学生一天中的10个生活片断,用多媒体一一展示,并让学生通过片断中钟面上所示时间用24时记时法表示,能在彩条上指出这一时刻的具体位置。与生活的联系及形象的展示使得学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的互换有了很好的掌握;在练习中,加强互换练习,使学生们对两种记时法的互换有了一次很好的巩固。

  3、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24 时记时法作为记时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对钟面的直观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加强直观教学: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初步感知24是记时法;用彩条帮助学生进行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的转换。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也降低了对两种记时法互换上的难度,变得更容易掌握。

  4、从练习的设计上看,巧妙、开放。

  一个练习,多变,步步为营,由浅入深,解决方法也多样,给学生创造的、发散的空间。而且从学生感兴趣的节目预告单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更是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另外,在评价上,这点我做得也很好,能及时给与适当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激发了。

  5、分层练习,让每个孩子不用程度地感受成功与喜悦。

  为了促进知识的内化,必须让学生进行练习。而在练习的设计上应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模仿,力求典型,多样,深刻和有趣。在分层的练习中,设计了轻松的动画练习,以及后面具有开放性的“为自己合理制定星期六一天的作息时间”的练习,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既让学生对已有知识有了很好的巩固,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充分释放了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才华,让每个孩子都能不同程度地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还是不少的,结合自己的反思,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在课后给学生在难点重点上又补了一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多加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好的接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摘要:疑、释疑。 同时,多说还能促进学生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3、引导自主建构。 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提出简单浅显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思考圈内。这样,学生即使再主动也只能是...
相关文章北师大:《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课堂中的辩论会——透视《24时记时法》的教
北师大:《年、月、日》教材分析1.6.1《6和7的认识》案例及反思|人教课标版
冀教版三上《对称》教学实录
沪教版三上《三角形》教案
人教版三上《四边形》教案
人教实验版《可能性》教案
新课标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新课标《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新课标三上《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
冀教版三上《乘法》教案
新课标三上《可能性》练习题
青岛版新教材三上《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