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

(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三年级下:《整理与复习(一)》课堂纪实与反思

2012-03-14  | 北师大 情境 纪实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一)是在学完前三单元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意结合实际情境,生活化地再现了前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在编排时,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根据情境图发现知识,利用图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再让学生与同伴说一说“我的成长足迹”让学生在活动中总结自己的成长与进步。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自我复习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级中心小学 。承担着“小学生评价能力”与“创新体验式教学法的研究”两个课题的实验学校。进入课程改革后,学校制备了多媒体教具来改善教学环境,为我们的直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所 以在教学中,我利用实物投影将教材情境图扩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直观的感性材料。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具备综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另外,我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因而在本节课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来进行学习。

  学习目标:

  1、在经历自主梳理小数的认识、小数加减法、对称、平移和旋转、乘法等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在合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合作的快乐,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自我复习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黑板

  学具准备:

  彩笔、方格纸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大屏幕显示教材36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师:看到这几幅图,你想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这一问题一提出,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看到第一幅图想到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生:看第一幅图我想到了小数大小比较这一知识。

  生:我由第三幅图想到了平移、旋转。

  生:(迫不急待)还有对称图形。

  生:第二幅图主要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口算。

  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着相对应的情境图,微笑着点头)

  师:今天我们一起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看看同学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与技能,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帮助。

  (师相应板书:整理与复习)

  评析:新课伊始,教师能从教材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很自然走进教材,引出前三单元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知到生活即是数学,数学生活化的道理。

  二、组织活动、自主梳理

  1、方法的迁移

  师: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表达见解的机会,这节数学课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生快速来到各自的学习小组)

  师:为了大家能合作愉快,学得更好,笑笑又伸出了友谊之手。

  (小黑板出示友情提示)

  友情提示:

  ⑴、看情境图,你想起了哪些知识?

  ⑵、利用图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小组同学共同解决。

  ⑶、审视发言记录,想一想,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抛出来大家讨论。

  生:大声地读友情提示。

  师:现在开始小组学习,提前预祝同学们合作愉快。

  评析:教师采用了因陋就简的小黑板这一教具来出示“友情提示”,直观、持久,很合适。

  2、小组合作

  (教师给每一小组发一张汇报提纲)

  汇报提纲

  我获得的知识及注意的问题

  典型问题

  需要帮助的地方

  我们的建议

  (学生就上面的友情提示的要点合作学习,由组长组织组员结合情境图进行汇报。有提出问题的,有帮助解答的,也有做记录的。同学们在组内热烈的讨论着,争辩着。教师深入小组学习,帮助、指导。)

  评析:教师精心设计的“友情提示”及“汇报提纲”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小组合作整理能使学生掌握整理的复习方法,减少学生活动中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

  3、交流反馈

  (大约13分钟,小组学习完毕。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题逐图进行汇报)

  师:通过合作,你们有哪些收获?

  生:我们组看情境图想起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一定要小数点对齐。

  生:(其他组员补充)我认为他说得不完整,应补充——计算结果如果是小数的,末尾有0可以省略不写。

  生:比较小数大小时,应先比较小数点左边的,再比较小数点右边的数。

  生:(组内成员补充)举例说明:12·63与9·35应先比较12和9就可知道小数的大小了。

  生:由第三幅图我想到了对称图形,我知道风筝、圆桌、镜框是对称图形。

  生:我还知道小男孩开窗户做的是平移运动。

  生:(另一组学生大声说)风扇做旋转运动。

  生:……

  师:你们很了不起呀!能独立地发现每一单元的知识要点,看来你们很会学习。

  (学生听到了老师的赞许都信心百倍)

  评析:充分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多角度观察,引导说出由画面想到的知识。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变成了可利用的学习资源。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质疑问难

  生:我想考考大家:我班有36名同学要去看电影,买票需要用多少钱?

  (话音刚落,很多同学举手。质疑的同学点名回答)

  生:我是这样想的:每张票15元,36人看演出得需要36张票。也就是36个15元。列式:15×36

  (老师板书15×36)

  师:(高兴地说)你真棒,我欣赏你流利地表达。

  (教室响起一片热烈地掌声)

  师:(老师又来到提问题的学生身边,握着她的手)你的提问很有价值,谢谢你。

  (再次响起掌声)

  评析: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评价时关注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明确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师:(指着板书15×36)谁愿意到板前竖式计算?

  (让一名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师:同学们看他算准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指着竖式说每一步的想法。老师给了他一个棒的手势,同学们同样把掌声送给了进步的他。此时,学生热情高涨,纷纷举手)

  生:这道题我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15×4×9=60×9=540

  生:还可以这样计算:36×10=360 36×5=180 360+180=540

  师:谁能根据情境图再提出问题呢?

  (这时老师提问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后进生)

  生:我想买一块面包和一瓶饮料需要多少钱?

  生:两根火腿和一盒饼干需要多少钱?

  生:……

  (学生争先恐后的口算,说方法,相互补充、订正)

  生:我有个问题还没弄明白:“为什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而不是小数末尾对齐呢?”

  师:你提出了一个同学们都容易出错的地方,老师知道你一定是认真思考、琢磨了。谁能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

  生:因为只有小数点对齐,才能保证数位对齐。

  (质疑学生仍旧困惑)

  生:(另一名学生补充)例如:3·5元+1·7元必须小数点对齐,这样才能保证元加元,角加角了。所以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必须小数点对齐。

  生:(质疑的学生很高兴)噢,我明白了——小数点对齐了,数位也就对齐了。谢谢你们。

  生:……

  评析: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学生以问答的方式解决了他们认为重要的地方和最难的地方。在这种合作交流中,他们对前三单元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思考、合作与交流,已对前三单元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什么吗?

  生:奶奶卖乌鸡,每只50元,一共卖了11只。我帮奶奶算出卖鸡的钱数共550元。

  生:姥姥卖猪崽,每斤8元,3只猪崽共125斤,我帮姥姥算出共卖了1000元。姥姥夸我是好样的。

  生:我给弟弟做了一个风车,风车会旋转,弟弟不哭了。

  师:你们能用眼睛去发现身边的数学,并能用自己学到的本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的好了不起!

  评析: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回到孩子身边,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适时巩固、综合运用

  ⑴、(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28元6角 18元8角

  师:根据所学的知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要求一个学生提问题,一个学生解答。)

  生:28元6角和18元4角写成小数分别是什么?

  生:两种商品单价相差多少?

  生:……

  (兴趣盎然地互问互答)

  评析:教师能利用这个购物情境,引起学生之间的质疑问答,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元、角、分与小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聆听,学会了接纳,学会了赞赏。

  单程票价15元

⑵、生活问题

  七台河站 恒太站

  师:请同学们认真审视情境图,找出图中的信息。想一想,可以先补充什么条件,再提出什么问题?(一个提问题,一个回答问题)

  生:买10张票需要多少钱?

  生:(争先恐后地口答)150元。

  生:我们一家三口从恒太到七台河往返一次买票需要多少钱?

  生:需要45元,15×3

  生:(有人反驳)问题中说的是往返一次,也就是2趟,应是90元。

  评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即巩固了乘法的知识,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3)、小小设计师

  师:同学们,大展身手的机会到了。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的方格纸拿出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设计一幅你喜欢的图案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生:自由地在方格纸上设计。

  (设计完图案的同学,陆续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张贴在黑板上)

  评析:这样的巩固练习,为学生展示丰富想象力与创造性提供机会。

  四、畅谈收获、反思小结

  师:本节的课的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告诉给大家?

  生:我想提醒同学们,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只要多一份认真,就会有十份的准确。

  生: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生: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需要你仔细观察,多多去想。

  生:我在小组学习时,和同学们讨论问题我很快乐。

  生:……

  (铃声响,思未尽)

  评析:临下课时,引导学生反思,有助于学生养成自觉反思评估自己的好习惯。

  教后反思:

  一、把“设问”的权力还给了学生

  在教学中,我经常问学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把“设问”的权力还给了学生。为了提问有水平,学生在组内研究、讨论、发表个人见解。把这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注意点,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这样学生即学会了复习,又变得能问、会问、善问。

  二、关注差异,张扬个性

  在这节复习课上,我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和把握学生在体验与理解方面的个体差异。为了让后进生不被遗忘,课堂上,我经常提问那些在课堂上不敢发言提问的后进学生,鼓励他们说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和不理解之处,哪怕是一点点。然后引发优生帮助补充或解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在小组合作中,我惊喜地发现,组内优秀学生耐心地给后进生进行讲解。这不正是我所期待的课堂吗?——全体参与,张扬个性。

  三、联系生活,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巩固应用环节,我精心设计三个生活题,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积极思考的过程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评析:

  本节课教者能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索交流,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是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讨论、去讲解、去总结。如:教学开始,大屏幕出示教材情境图,学生根据情境图自主发现相关的知识、发现隐藏的问题。 又如:在小组合作中,首先组员必须结合情境图,细致观察、思考、有了自己的体验,然后再与别人进行交流探讨等。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知识,掌握了技能,体会了数学思想,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体验。

  二、、引导得当,为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在引导、组织。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内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始终自主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得法,但是教师没有去讲方法,而是通过巧妙的友情提示、汇报提纲,为学生的合作学习铺砖引路。促使学生合作目标明确,实实在在地进行合作学习。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孩子们都能畅所欲言。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同学的尊重。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巩固复习的方法,而且让他们感觉到课堂是他们的,教师只是主持或观众。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北师大三年级下:“整理与复习(一)”课堂纪实与反思》摘要: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自我复习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级中心小学 。承担着小学生评价能力与创新体验式教学法的研究两个课题的实验学校。进入课程...
相关文章北师大:整理与复习北师大:整理复习(一)
北师大:整理与复习(一)北师大:《数的世界》总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下《轴对称图形》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三下:《相遇问题》教学实录(荣新
青岛版三下:《相遇问题》课堂实录与评析
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下《统计初步知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方向与位置》说课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数》教材分析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片断
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均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说课稿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