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家门而不入

(四年级下册)

四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相关资料禹王故里记游(2)

2015-02-09  |  

  “石纽山前沙尚飞,刳儿坪上黍初肥,茫茫禹迹从何得,蹀躞荒山汗湿衣。”吟之朗朗上口,诵之过目不忘。倘若不是亲历,是绝难有此佳作的。

  石纽村:石纽山北的一片台地上,昔有一村庄名叫石纽村。禹的幼年与少年时代就是在这个村里度过的。禹少年时勤奋好学,刻苦上进,博学多才,深得村里人的喜爱。为继父业,20岁上就西出汶山郡到各地治理江河水患。据哈尔滨医科大学口外科医生姒元翼和姒壮所著的《传说时代的大禹》一文中说:“禹一生居处有五个阶段七个地点,最早的老家即在汶山郡广柔县(县治在汶川飞沙关之大禹坪),是禹出生及青少年时代的故乡。”

  刳儿坪:位于石纽山之半山腰上。刳:意为剖开。由圣母剖腹生禹得名。刳儿坪古来庙宇遍布,遗迹斑斑。禹庙、圣母祠等虽在“文革”中被毁,但要寻访禹迹并不难。只要稍加留心,那残垣断壁、庙宇遗址、禹迹“石纹”等足令人流连忘返。有诗曰: “势极龙山一气通,山形扭折石弯窿。香传薏苡王生草,瑞霭流星圣母宫。古道几湾留野牧,危江一带锁长虹。羌人指点刳儿坪,隐约朝霞暮雾中。”出自石纽山岩壁诗刻,考为唐代西川节度使李德裕题。

  禹穴:位于禹王庙遗址左上角50余米处,穴深丈余宽五尺,可容纳八九人栖身。洞穴之岩石上镌刻有“禹迹”二字。字大见方米余。悠悠岁月,漫漫春秋。“禹迹”二字石痕细细缕缕,笔画隐约可见。清乾隆年间,朝鲜诗人求质朴,游历汶川在刳儿坪遍寻禹迹后,欣然作诗一首曰:“岷峨近漏天,江水出禹穴,长庚照仙李,间气钟离尘。”又据巴中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苟廷一、谯光发二位先生写诗赞禹穴曰:“久闻圣迹现登临,崇山于今禁牧人,全国几多风物处,汶川禹穴实堪矜。”

  洗儿池:在禹穴左侧300米之瀑布下,见方丈余。池水清澈透明,池底斑斑红色石块现出水面。传为圣母生禹后,大禹满身血污,圣母就抱他到一个状似大盆的水池里去洗涤,血水染红了池里的水,后沉淀于池底,浸红块块石头。游人至此,仍能见到红色石块出现水面,赞叹称奇。如苟、谯二位老先生诗曰:阅史探踪颇着难,而今石纽已斑斑。岩留虫楷洞犹丽,池洗胎儿血尚鲜。”便是对其逼真的描述。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浙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杏儿熟了》片断赏析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纪昌学射》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种一片太阳花》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双手》教案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