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

(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轻重》教学设计(四)(3)

2010-12-16  |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教师让一个学生分别抱两个重量不等的孩子,以此引出轻、重,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建立起轻重的概念。这样选取学生熟悉的人作为学习材料,既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和体验轻与重的不同,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多样而有效的实践活动,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之后,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契机,因势利导安排了“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

  3、教学过程清晰,层次分明,是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

  本节课,教师在新课的教学是以递进三段式进行的。首先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用“说一说”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谁比谁轻、谁比谁重,使其建立初步的轻重概念;然后通过学生比较中的一个认知矛盾,即“”让学生产生必须得“掂一掂”才能确定的体悟,以此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由于自身的需要引出“掂一掂”这种比较的方式;最后,通过比较大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的重量时让学生感觉到用“掂一掂”的方法仍然不能准确判断出谁轻谁重时,“称一称”的方法应运而生。整个过程自然、真实,完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一个比一个更为准确的比较方式,最后让学生明确运用比较工具“称”能最准确地判断出轻重。

  而练习的设计教师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以比较两个物体过渡到三个不同的物体,再到比较两个数量不同的物体,最后比较多个数量不同的物体。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练习能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同时既满足了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又满足了思维灵活的学生的需求,一举数得。

  4、教师重视对学生语言的训练。

  从课一开始,教师就注意学生语言的完整性,由开始的说一句完整的话“谁重谁轻”到一句准确完整的话“谁比谁重、谁比谁轻”,最后发展成两句“谁和谁比,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句子,但是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非常困难。因此,整节课教师多次以同桌互说的形式,加强孩子语言表达的训练。这一点我认为非常好,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长期坚持做到对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将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5、教师的组织教学有实效。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入校只有短短的十多二十天,专注的时间很短。而四十分钟的时间对他们来说太长。怎样才能延长学生的专注时间呢?这节课中,刘老师从头到尾,不断通过鼓励的语言、五星的评比、拍手的形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这样的氛围中,既使学生学习得很愉快,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6、学生常规训练很好。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不过二十天时间,从今天的课中,我感觉教师平常的学生常规训练的很到位。首先,孩子的听课习惯很好。不管是教师还是同学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很认真地倾听,很仔细地思考;第二,能做到积极发言,而且说话声音比较洪亮;第三,能积极思考问题,并具有初步探究问题的意识。新课程中需要开放的思维,今天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很不错。比如:在比较鱼和虾的轻重中,学生已经能从一条鱼比一只虾重,引申出一条鱼与五只虾一样重。这些都和老师平常的教学分布开。

  不足之处:教师的语言较平淡,缺乏抑扬顿挫的语调;教师的语言还稍显罗嗦,应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自己说。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西师大版一上《0的认识》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一上《6~10的认识》教案
新课标一上《加法》教案
新课标一上《10》教案
人教版一上《9加几》教案
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上《6和7》教案
新课标一上《9加几》教案
北京版一上《认识图形》教案
人教版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