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

(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双手》教学实录(2)

2015-02-07  |  

  第一个问题:课文是人物专访。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人物的“一双手”的?

  哪个说?

  生:我认为是从采访的角度。

  师:对的,是采访的角度,所以写了采访者的活动。作者是在和被采访者张迎善的一系列接触中,通过所见所闻来写“天下第一奇手” 的。哪位同学能从各段中找出反映采访过程的几个主要动词。抓住这几个动词,我们也就可以把记叙的线索理出来。大家可以边看书,边把找到的有关的动词用钢笔圈点勾画出来。我们看哪位同学找得最快,哪位同学找得最准,哪位同学找得最全。

  有人举手了,好。又有很多人举手,不要着急。反应快的同学要耐心等一下。请鬃说一下。

  (学生纷纷举手,找出一系列动词,教师放幻灯片,映出主要动词:

  握→抽→裹→察看→问→量→搓→介绍手)

  师:我们看看幻灯映出的词。勾画不全或不正确的同学,对照幻灯映出的词添加、改正一下。(借此师生共同划层次。)

  作者在一系列的采访活动中,通过自己的直觉写出了一双手的奇特,给读者以亲切感、自然感。

  从同学们对第一个问题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读书时初步做到了“心到”。

  我再问第二个问题: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一双手”给作者最初的印象的?主要是哪几句话?哟,都知道。哦,还有一位同学没举手,大家再等等。好,全了。请鬃说。

  生:第四段,“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师:你见过松木吗?

  生:见过的。

  师:松木什么样子?我最近请木工师傅找了个半截老松木,是这样的。

  (出示半截鹰爪形的老松木,全班学生兴奋地笑起来。有的从座位上站起来看,老师在行间巡走。)

  师:我要同学们看着老松木,想一想作者用半截老松木比喻一双手,说明一双手有哪些“奇”的特征?

  生:粗。

  师:为什么?

  生:松木表皮粗糙。

  师:还有什么?

  生:老。

  师:哪里老?

  生:本来就是老松木。

  师:还有什么?

  生:干。

  师:松木在老师手里。你怎么知道干的?

  生:那块树皮已裂了,所以干。

  师:还有没有?想一想,仔细想想。你说!

  生:(立起来又愣住)

  师:不要性急,我相信你会想起来的。其他同学可能已想好了,可我还一点要请这位同学说。(两秒钟后)

  生:硬。

  师:很好,硬,你摸一摸,硬不硬?(把松木送到学生手上摸一摸,学生回答“很硬”。)还有一个词,能再想一想吗?

  (全场静思)大家可以从颜色和形状上考虑。

  生:颜色比较深。

  师:对,色深。还有没有?

  生:我认为还有厚

  师:好。大家一凑就把以树喻手的特征说得准确、完整而全面了。

  (教师归纳以松木喻手的几个主要特征。板书:粗→老→硬→干→色深→厚)

  师:我再问第三个问题。有人说,世界上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你们觉得用“半截老松木”比一双“奇手”有什么不足?还有手的哪一个特征没有表现出来?

  (几个学生插嘴:“大!”)

  师:大?课文中哪里写“大”的?能不能找出来?

  (纷纷举手)

  师:不要粗心,课文中写大的不止一处。要找全了。

  (学生勾画圈点写手大的语句,教师运用幻灯字幕解释词语“本能”: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性能)

  生:课文第17段,作者列举数字是写手大的。

  生:第8段,手指特别肥大,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也是写大的。

  生:第5段,“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的裹住了”是写大的。

  师;这个“裹”字用得好不好?同位的同学互相裹一裹手,看能不能裹起来。

  (同学互相裹手,课堂一片活跃。)

  师:裹得起来裹不起来?

  生:裹不起来。

  师:怎么会裹不起来呢?

  生:手小。

  师:手小,我的手与你们的手比起来可能是大手了,也不能把他们的手裹起来。(用自己的手裹前排一位学生的手,果然裹不起来。)那么,课文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手大的呢?

  生:(齐)对比。

  师:对,用大手比小手,突出“一双手”之大。越比越大。那么,为什么又用“紧紧”呢?

  可不可以去掉?这句话中的“裹”能不能换成“包”?

  生:不行。

  师:什么理由?

  生:因为这是比喻张迎善的手,用“紧紧”、“裹”意思很深。第一,说明手很大,第二,写手很有力量,第三,这个人很热情。

  师:太好了,你想得这么全面深刻,可见你真正做到读书“四到”了。

  这一段用对比写手大,那么第17段用的什么方法写手大呢?

  生;用数字。

  师:用数字有什么好处?不用数字不是同样可以说明手大吗?比如说有同学作文时写大,说“很大很大”、“非常大”、“大得不得了”、“大得惊人”,这样写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七嘴八舌)太空洞、太笼统。

  师:张迎善的手究竟有多大?先请大家把文具盒里的小尺子拿出来量量自己的手多大,把数字告诉我。长、宽、厚全量出来,算出张迎善的手比你的手大多少。

  (学生量手,并随口报数字:长16厘米,厚1.2厘米……一片活跃。)

  师:(把手伸出)请位同学给我量一量。(学生争着量教师的手,一位同学抢上讲台量教师的手。)

  生:长18.5厘米。

  师:班上哪位同学手最大?

  (学生一致推荐体育委员任远。任远登上讲台量手。)

  师:请把你的手的长、宽、厚的数字量出来。

  生:长19.5厘米。

  师:哈,比我的手还长1厘米。

  生:宽8厘米,厚1.5厘米。

  师:我们请你把你的左手按在幻灯片的张迎善的手图上,这手图的尺寸是按课本上的数字画的,因为人们手长、宽、厚一般是成正比例的,我们只要比一比手长就可以比出谁的手大。

  (任远把左手按在幻灯片的手图上,教师打开幻灯,屏幕上立即映出手的对比影子,任远的手显然很小,全班同学哗然。)

  师:哪个手大?

  生:张迎善的手大。

  师:下面讨论第四个问题:课文中写一双手,写得最细腻、最具体的是哪几段?啊呀,很多人都知道了!鬃说。

  生:7、8、9三段

  师:找得对。第7、8、9段写了张迎善的手的很多细小的部位。哪些部位呢?不必举手,可以随口自由地说。

  (学生随口凑答:掌面、老茧、大指等等。)

  师:下面我说一个部位,你们就用课本中的话把它的特征说出来,这可既要眼到又要口到了。

  师:皮肤怎么样?

  生:(齐)呈木色。

  师:纹络----

  生L(齐)又深又粗。

  师:掌面----

  生:(齐)鼓皮样硬。

  师:老茧----

  生:(齐)布满每个角落。

  师:手指头----

  生:特别粗大肥圆。

  师:一个手指头----

  生:(齐)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师:左手大拇指----

  生:(齐)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

  师:手指各个关节----

  生:(齐)都缠着线,线染成泥色。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浙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杏儿熟了》片断赏析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纪昌学射》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种一片太阳花》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双手》教案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