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8)

2008-10-18  |  

  当然,在“知识爆炸”的背景下,要想把所有的知识都建立在学习者感知觉、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这是不现实的。本课程积极创设经历学习的情境,志在起一种调和的作用,使经验知识与逻辑知识、理性与感性、知与行、理论与实践、身与心在学习者身上得到完美的统一。

  第三节   课程学习的评价建议

  一、评价的思想

  综合实践性活动教学上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积极改善教学指导,注重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努力使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可见,综合实践性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发现自己、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和谐发展。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能够优化中小学的课程结构,增强整体功能。综合实践性活动教学的评价就是对课程的目标、组织实施、教学和学习成效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二、评价的功能

  1、导向

  本课程的教学评价要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导什么向?(1)引导学生领会

  本课程的价值取向。从改变意识观念入手,促使学生主动地改变习惯性的学科学习行为,以适应在学习的系统结构、实施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与学科课程有着质的不同的新课程。(2)引导学生了解现实社会的文化走向。从宏观上防止活动中的新生文化依从于“另类”的个性而偏离健康发展的轨道。(3)引导学生把握专题活动的研究方向。在允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学习情境中以个别的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仅供参考的解决问题的方向。(4)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小组合作是本课程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在合作学习中,个体的优点可以被放大,但同时缺陷也不易“暴露”。因此本课程的评价在小组评价中兼顾个人评价,真正实现“面向全体的个别化教育”。

  如果说“导向”是整体地宏观地粗线条地对活动过程的监控与调整,那么纠

  偏则是局部得微观地对一些细节的纠正。“纠偏式”的评价存在于活动的各个阶段,也存在于知、情、意、行各个领域。

  2、激励

  传统的线形化学科教学问域窄,解答距短,因此,简单的外部激励(物质奖励)和基于竞争意识的比较性评价所引发的小范围的短期效应足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但是,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是全方位开放的立体的,尤其在专题研究性学习中,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是距离很长的弹性空间,它在充分保证学生主体性实现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持续地投入。况且,知识的对立,技术、信息的迅速过时,信息来源的多渠道以及社会问题的多学科特征也决定了每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过程都伴随连续的“大运动量”的身体和脑部运动。如何使学生大面积,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过程中,使综合实践课程不至于成为一个走过场的“泡沫”工程,成了本课程的重大课题。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