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柳

| 早梅(六年级上册)

教科版六上:《早梅》《新柳》《北 陂 杏 花》教学设计

2012-09-17  | 早梅 溪桥 寒梅 

  古 诗 三 首教材说明

  早 梅〔解题〕

  本篇是唐代诗人张谓的一首七言绝句。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作,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表面上写梅花,实际却是在写诗人与早梅傲寒独发的高洁品质在精神上的契合,与诗人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

  〔结构分析〕

  全诗共4句,前两句写一树寒梅傍桥开放,后两句写人们以为那是经冬未消的白雪。

  〔语意理解〕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迥”,远。“傍”,靠。诗的第一句既写出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白玉条”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风姿。乍暖还寒时节,梅花已放,可见其早。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发”,开放。“经冬”,过冬。“销”,这里指冰雪融化。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作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早梅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表现得恰如其分。

  〔写作特点〕

  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物我合一。

  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无尽的意蕴。

  新 柳

  〔解题〕

  本篇为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杨柳的形态、色泽和动感,侧重写柳枝之长、柳色之新以及新柳与春水的关系,并在其中掺入了诗人的自我。通过写一树新柳赞美了一切新生的事物。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活泼、新颖、意趣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冲破江西诗派冷僻生涩的藩篱而表现的特色———“诚斋体”的特色。

  〔结构分析〕

  全诗共4句,前两句写浅黄色的柳条轻拂水塘,后两句写是水中的倒影使柳条变长了。

  〔语意理解〕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柳条百尺拂银塘”写的是远景。“百尺”的柳条都收入眼帘,池水闪耀着银色的光芒,只有远观才能摄入这样长的垂柳,只有从斜处设定视角,才能看到水面的银光。这句诗以“百尺”状柳条,伏下了一个“长”,与篇末紧相呼应;写塘则冠以“银”字,给水面镀上了柔美的亮色;又写了和煦的春风———一个“拂”字就带来了春的消息。既是“拂”,则风之柔和、柳之婀娜、春之初至都是意在不言中了。“浅黄”更明白地紧扣了题意,“且莫”二字,传神写照,流露出诗人爱惜新柳的深情。浅黄的新柳象征着初春,等到了深青,就已经是晚春了。所以对新柳之情也是对新春之情。“且莫”可作“切莫”解。这句仍是写远景。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教科版六上:“早梅”“新柳”“北 陂 杏 花”教学设计》摘要:风姿。乍暖还寒时节,梅花已放,可见其早。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ldq...
相关文章[文学趣事] “数枝开”与“一枝开”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三
《番茄太阳》评析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八》教案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舞台》教案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七》教学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