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溃疡性结肠炎(2)

2016-05-04  |  

  ③免疫复合物:本病患者的结肠黏膜固有膜中有IgG、补体和纤维蛋白原沉积的免疫复合物存在。

  (2)遗传因素:是本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依据有

  ①家族聚集现象:与普通人群比较,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家族发病率较高,有家族聚集现象,5%~15%患者的亲属也有此病。

  ②单卵双生子发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

  ③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同胞)发病率较高,但其配偶及与之接触的邻居发病率不高,提示该病无接触传染性。

  ④发病率有种族差异,白人发病率较高,黑人的发病率仅为白人的1/3,犹太人比非犹太人高3~5倍。

  ⑤常伴有某些已知的遗传免疫性疾病。

  本病的遗传机制,一般认为不是仅连累一个显性基因,也不是一个单纯的隐性基因,而可能是“多基因位点单一疾病”的遗传模式。

  (3)感染因素:本病发病前多数患者有肠道感染史,但多年来反复研究均未能找到感染的微生物学证据,未能培养出致病菌,应用抗生素治疗多数无效。故认为感染因素虽与本病有一定关系,但可能只是诱发因素。

  (4)精神因素:与本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精神障碍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以致肠道运动功能失调、平滑肌痉挛、血管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肠壁炎症及溃疡形成。临床可见某些患者伴有焦虑、紧张、多疑,采用精神疗法可收到一定效果。

  (5)过敏因素:部分患者表现为对某类食物过敏,如牛奶、柠檬、马铃薯、小麦、西红柿等,当进食该类食物后常引起复发,禁食此类食物后病情可好转。此外,部分患者的血循环和病变组织中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的病变黏膜中分泌IgE的浆细胞数和组胺含量均增多。这些现象提示部分患者有Ⅰ型变态反应存在。

  2.病理变化

  基本病理变化与成人相同,结肠黏膜广泛性充血、水肿、渗血是便血腹泻的病理基础,较成人重。初期病变仅波及直肠、乙状结肠,逐渐向近端结肠蔓延,最终可波及全结肠,更严重者回肠末端20cm内亦可受累。病变主要发生在结肠黏膜层,早期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正常血管分布丧失,脆性增加。继发感染后,发生黏膜下小脓肿,破溃后,黏膜表面即形成浅小溃疡,继之溃疡融合、扩大形成大片不规则的溃疡,腺体减少,黏膜萎缩。少数严重病例侵犯肌层及浆膜层。久之部分溃疡愈合形成瘢痕,造成肠管狭窄短缩,可引起不全肠梗阻,部分溃疡被纤维组织包围边缘形成息肉样变,称假性息肉,黏膜异型增生,在此基础上有癌变的可能。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