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

(二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认识厘米》教学实践与反思(4)

2012-03-09  |  

  如何将1厘米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儿童对数学的体验过程?在本课中设计了“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1厘米的长度,形成了1厘米的空间观念,更好地促进对1厘米的理解。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所无法替代的,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何强化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在本课中设计了“让学生一只手比划出10厘米,另一只手比划出1厘米,并说说有什么想法”,一方面让每个学生对10厘米与1厘米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理解,使他们从长短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对“1厘米”建立了清晰的认识,学生在反思调整中建构了属于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为教学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作了有益的铺垫。

  3、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学生在面对问题解决时,能否自觉地选择和运用策略,这与学生的策略意识水平、掌握策略水平和操作水平等因素相关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方式提升为学习策略,这些学习策略是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总结和感悟出来的。在本课中设计了四人小组测量三种物品的情境,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要怎样分工合作,而是充分信任学生,只是提出“看哪一组合作得又对又快”这一极富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设计方案,安排测量程序,实现求知过程的“自主化”。有的小组采用独立测量,而有的小组则采用合作测量,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学生的群体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创造潜能得到释放。教师只是在组织汇报时,选择合作好的小组进行展示,为全班树立了榜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会自觉地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以上设计的一系列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悟,在做数学中建构1厘米的概念。

  遗憾的是,在学生动手实践测量物体长度的教学时,只为四人小组准备了三种物品,旨在通过提供学习材料互赖的情境,促使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这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会有一定的帮助,但学生动手的机会比较少。如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材料,让学生进行测量,提出“看哪一组能量得又对又快”,当他们面对众多的材料时,每个学生动手的机会将会更多,产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愿望可能会更强烈。

  附:二1班学生《认识厘米》教学后测情况表

  估测物体 全班人数 正确人数 正确率

  橡皮的长度 36 35 97.2%

  牙膏盒的长度 36 33 91.8%

  铅笔的长度 36 32 88.9%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沪教版二上《2的乘法》教案
西师大版二上《4的乘法口诀》教案
西师大版二上《解决问题》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上《复习》教案
新课标二上《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上《认识厘米》教案
苏教版二上《认识厘米》教师实录
苏教版二年级上《认识厘米》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用数学 简单的乘法应用题》教案
新课标《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