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数学一年级下:《加与减(三) 》教学设计

2012-03-15  | 教学 加减法 新世纪 

  课题名称:乘车(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年级:一年级下学期

  设计者:位惠女 河南省实验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鈥湷顺碘澱庖豢问切率兰托⊙б荒昙断虏岬谄叩ピ哪谌荩饕鞍僖阅诩蛹趸旌霞扑愕模谇傲浇诳胃昭Ч僖阅诹印⒘醯募扑恪Q氨镜ピ幕∈橇轿皇募蛹醴ǎ约霸擞眉蛹醴ń饩錾钪屑虻サ氖导饰侍獾木椤

  把解决问题与学习计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本节课结合鈥湷顺碘澋木咛迩榫常醚凹蛹趸旌霞扑愕姆椒ǎ惺苁в肴粘I钪械牧怠6杂谡飧銮榫常潜冉鲜煜さ模谏涎谘10以内数加减法时,学生算过鈥7-2+3鈥潱笔敝灰笱创幼蟮接业乃承蚣扑恪

  在教学中,除了要体现上述教材编写的特点与意图外,还要考虑如何挖掘鈥湷顺碘澢榫城痹诘慕逃壑担阂皇桥嘌墓浪阋馐叮欢桥嘌岢鑫侍狻⒎治鑫侍庥虢饩鑫侍獾哪芰ΑM保挂悸侨绾卧诩蛹趸旌显怂阒懈聪扒懊娓崭昭Ч牧印⒘醯闹叮锏窖暗幕酃獭

  二、 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入学即将一年,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及100以内的加法、减法、连加和连减运算。学生不仅有了一定的计算技能,同时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有关的生活经验,能初步体会到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感觉数学是有趣的。

  学生在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的时候,容易受到图片其他信息的干扰。同时,让一年级的学生根据情境组合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一则是他们缺乏这种经验,二则是他们很难组合信息为己所用。因此,应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思考机会获得更多的经验,逐步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体会到做题的过程和有效性,一要结合具体情境,二要教师要示范怎样提出问题,如何组合信息?同时,要帮助学生分辨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模仿到创造的过程,积极的模仿会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的经验,逐步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学习的质的飞跃。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会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自觉地对照和反思自己的思维。我认为这种学习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学习目标

  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尝试提出问题,在解决鈥溂蛹趸旌镶澋氖导饰侍獾墓讨校寤崽岢鑫侍馐墙饩鑫侍獾闹匾槌刹糠郑惺苁в肷畹拿芮辛怠

  四、 教学活动

  ㈠设计思路

  1. 结合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时,呈现乘车的情境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采用同伴互助的情况,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讨论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体现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交流有困难、思路有障碍时,给予及时点播和协助,不是给出具体的答案,而是思路和方法,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

  2.结合具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意识的教学要渗透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中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同时,估算与计算是相互联系的。如,鈥溝衷诔瞪系娜吮56多还是少鈥澱飧鑫侍夤浪愕牟呗院途椋兄谘笮剿骷蛹趸旌显怂愕乃惴ā

  3.让学生在解决加减混合实际问题时,进行这样的思考:在计算车上还有多少人时,除了教材呈现的方法外,还能怎么列式呢?当学生列出27-19=8(人)、56-8=48(人)时,应该让学生描述这种方法的合理性,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在肯定学生的同时,一定要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特别是算式鈥56-8=48(人)鈥潱裁匆跞8而不是加上8呢?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不同呢?逐步让学生体会,你会用什么算法,取决于你先提出和解决一个什么样的简单问题。从中体会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中重要的部分。

  ㈡预设过程

  1. 结合鈥湷顺碘澋木咛迩榫常霸跹嵛省

  (1)观察情境,尝试提问。

  ①利用课件出示隐藏估算问题的情境图。

  ②让学生提出估算的问题。

  我的思考:很多老师喜欢给学生一个很宽泛的话题让学生交流,比如,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等。在这样的一些话题中,学生的思路会飘得很远,而且一些非数学信息会干扰学生。在这里,我对学生的要求是提出特定的问题,一是为学习活动定向,二是避免因盲目提问而耗费时间。

  (2)提出估算的问题:估计现在车上的人数比56多还是比56少?

  ①先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估算的问题。

  ②在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帮助和指导

  我的思考:在学生磕磕绊绊的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提供示范,用来启迪思路,帮助学生分析他的提问和鈥溛意澋挠泻尾煌创俳姆此肌

  (3)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并订正估算的过程。

  学生的思路可能是:

  27>19,下车的人比上车的人多,所以车上的人比56人少。

  我的思考:学生借助的是生活经验和比大小的知识。

  (4)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思路,对问题进行板书活动:

  27>19,下车的人比上车的人多,所以车上的人比56人少。

  我的思考:这里的板书可以作为后面计算结果的一种检验。

  (5)回顾学习的过程。

  ①让学生回顾如何提出问题:上面的问题根据车上原有56人,上车19人,下车20人提出的问题。

  ②让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先自己想,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我的思考:一般来说提出问题需要两个已知条件,这里面的却需要三个已知条件,这些教师一定要清楚。同时,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一个完整的问题包含条件和问题。我想在这里没必要给学生讲什么是已知条件,重要的是根据情境让学生理解。

  2. 结合鈥湷顺碘澋木咛迩榫常饩黾蛹趸旌衔侍獾墓獭

  (1)估计现在车上有多少人?与同桌说说你的估算过程。

  ①学生的思路可能是:把56看作60,27看作30,19看作20,60-30=30(人),30+20=50(人)。所以,车上现在大约有50人。

  我的思考:现在学生借助的还是百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基础在估算这个问题,其实思路已经是加减混合运算的雏形了。

  ②板书:把56看作60,27看作30,19看作20,60-30=30(人),30+20=50(人)。

  我的思考:这里面的板书主要是为下面的计算做准备,可以沟通计算与估算的联系。

  (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车上原有56人,下车27人,上车19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3)交流算法。

  解法1:56-27=( ) 解法2:56+19=( )

  ()+19=? ( )鈥27=?

  列竖式计算(略) 列竖式计算(略)

  答案:车上还有48人。

  我的思考:学生计算的经验是百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4)如果要列成一个综合算式,该怎么列式?

  ①学生的思路:A:56-27+19=? B:56+19-27=?

  ②这两个算式都能得到结果,它们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充分表达)

  我的思考:让学生结合情境体会:一方面是运算顺序的问题;一方面理解无论是先减去下车的人,还是先加上上车的人再减去下车的人,都是一个道理。

  (5)还有别的列式方法吗?

  ①学生的思路:27-19=8(人),56-8=48(人)。

  ②让学生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只要合理就应给予肯定。

  (6)算法与估算过程的对应。

  ①让学生结合前面的板书,沟通估算与计算的联系,体会估算的合理性。

  ②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和交流。

  (7)反思解题思考的过程。

  ①刚才我们是怎么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后小结:解题要根据已知条件,实现解题的目标。)

  ②和学生一起回顾根据问题如何寻找条件。

  ③把结果带回原题中进行检查。

  我的思考:这个反思过程很重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回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如何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即读懂题目,提出问题;进行解答;进行检查等。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一个完整的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都很重要!

  3.练习。

  (1)算一算:

  85-49+27 92-47+36

  ①请两位学生上黑板分别演算(每人一题)。

  ②其他同学可以上黑板订正或补充不同的算法。

  ③大家一起回顾做题的方法。

  (2)解决问题:

  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新加入了1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①要求:

  a. 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b.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选择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c.请你回到原题目进行检查。

  ②交流与评价:

  a.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哪些条件?

  b.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是:

  52-9+15=58(人);52+15-9=58(人);15-9=6(人),52+6=58(人)。

  c.回到原题目进行检查。

  (3)数学游戏:

  用1鈥斺9九张卡片,每人拿两张组成一个两位数,用这三个两位数做加减法的运算。

  ①师生示范:

  两名学生和老师组成的两位数分别是15,21,60。那么可以做的题目有15+21+60=?,60-21-15=?,60+15-21=?,60-21+15=?,60-15+21或60+21-15。然后三人一起做题目,最后进行交流。

  ③同学三人一个小组进行练习,教师在这个时后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

  ②对于学生出现的结果超过了100的算式,鼓励学生进行结果或者放在问题银行里。

  我的思考:这个小游戏的设计,主要提供一个人人做数学的机会。因为数学的学习,必须让学生动手做才能转化成学生学习的技能,所以创造这样的一个学习机会很有必要。同时,也在这里面对前面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总结。不仅如此,因为学生人人可以做、可以写和算,兴趣还很高,真是一举几得。

  ⒋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p80鈥溋芬涣封2、p81鈥溋废鞍蒜1。

  (2)解决问题作业:p81鈥溋废鞍蒜2。

  五、教学效果评价

  1.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来反馈学生数学学习的掌握情况。

  2.除了有学生的数学作业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和教学内容,利用学生的课堂记录卡,随时反映学生上课的精神面貌,记录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同时也反映教师教育教学中的情况,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更适应学生的发展。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是师生的相互评价。

  附:随堂记录卡:

  随堂记录卡

  篓姓名 日期 主题

  篓我对这节课的看法是:

  篓对于这节课,我喜欢的是:

  篓我参与最多的时候是:

  篓我参与最少的活动是:

  篓我存在的问题是:

  篓我想对老师说:

  新世纪数学一年级下:《加与减(三) 》教学设计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新世纪数学一年级下:“加与减(三) ”教学设计》摘要:是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本节课结合乘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习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对于这个情境,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在上学期学习10以内数加减法时,学生算过7-2+3,...
相关文章北师大:《分桃子》教学设计(十三)北师大:《分桃子》教学设计(四)
北师大:《猜数游戏》教学设计(五)教学设计的实质是问题设计
新课标一下《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上下》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乘车》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跳绳》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跳绳》教学反思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统计》教学反思
青岛版(六三制)数学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统计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我换牙了—统计》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