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

(五年级下册)

人教新课标五下:《将相和》教学设计(20)

2013-01-14  | 生字 将相 生字表 

  第一课时

  1. 课题

  将相和

  2. 课型

  第一课时

  3. 辅助工具

  课件

  4.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词,理解相关词语。

  2.给文章分段。明确“将”、“相”所指人物,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5.重难点

  1、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6. 学情分析

  7. 教学方法

  对话法、合作探究法

  8.教与学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播放视频资料《子午书简》——《读书长智慧》中的《强硬与谦让的蔺相如》的开头部分。师:通过刚才的观看,相信我们同学对课文里要介绍的人物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人物就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蔺相如,那么围绕他的聪明才智,文中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下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抄写有关生字词。不认识的字标出来,并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

  1、指导读准字音。

  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将:1(jiāng)将军2(jiàng)大将

  相:1(xiāng)互相2(xiàng)丞相

  和:1(hé)和睦 2(hè)应和

  3 (huó)和面 4(hú)和牌

  2、认清字形,注意形似字的区别。

  璧(和姓璧) 允(应允) 侮(侮辱) 颇(偏颇)

  壁(墙壁) 充(充满) 悔(悔恨) 波(波涛)

  3、理解词意。

  三、联系上下文,并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词意。

  有关人物及历史背景介绍: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

  “和氏璧”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这样一段不平凡的来历。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四、再读课文,把“将”、“相”的名字用横线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 事?

  学生读完之后,回答这几个问题:

  “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

  本文一共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可以用“完璧归赵”来概括。(有同学概括为:不辱使命、虎口脱险等基本也符合段意)

  第二个:可以用“渑池之会”来概括。(有同学概括为:险中求胜、虎口拔牙等基本也符合段意)

  第三个:可以用“将相和好”来概括。(有同学概括为:言归于好、志同道合等基本也符合段意)

  五、理顺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全文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由居功不满到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六、布置作业。

  9.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抄写字词。

  2、用自己的话复述文中的三个故事。

  10.反馈

  11.板书设计

  《将相和》教案第二课时

  1. 课题

  将相和

  2. 课型

  第二课时

  3. 辅助工具

  课件

  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5.重难点

  1、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6. 学情分析

  7. 教学方法

  对话法、合作探究法

  8.教与学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检查复习。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中发生的三个小故事,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是哪几个故事?(教师借机板书)

  2、复习分段。

  二、围绕一个 “骗”字教学“完璧归赵”:

  a、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b、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深谋远虑……)

  c、细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蔺相如是如何与秦王展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

  ①蔺相如看到秦王无诚意拿城换璧,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表现了他什么品质?

  ②蔺相如是真的要捧着宝玉撞柱子吗?他要求举行典礼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蔺相如“捧玉撞柱”只是他采取的一种策略,逼迫秦王应允才是真正目的。既然前文提到秦王对和氏璧爱不释手,所以他绝不会眼看着自己的心爱之物被撞碎在柱子上,这也是蔺相如的聪明之处。他要求举行典礼,其目的有两个,一种就是真的造成这种声势,让世人都知道秦与赵国以城换宝;另一个目的是拖延时间,好派人把宝及时送回国。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蔺相如的认识。

  d、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完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方法和顺序进行学习的呢?我们先读课文,找到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通过读、画、找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围绕“逼”字教学“渑池之会”。

  a、这段主要讲了哪些事情?主要人物是谁?还提到谁?

  b、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概括出来。

  事情的起因是:赵王赴秦王之约,去渑池相会,并带相如一起赴约。

  事情的经过是:渑池会上,相如勇斗秦王。

  事情的结果是:他们顺利返回赵国,赵王封相如为上卿。

  c、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渑池会上,秦王逼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推辞”是什么意思?蔺相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说的?画出重点词句。从这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渑池会上,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赵王因为惧怕秦王,所以不好推辞。“推辞”的意思就是谦让不干的意思。于是为秦王鼓了瑟。而秦王却得寸进尺,还让人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很显然,这说明同为大王,秦王与赵王是不平等的,秦王可以凭借自己强大的势力指挥赵王,而赵王的地位就低于秦王,这对赵国当然是个奇耻大辱。因此,在这关系到国家荣辱的关键时刻,蔺相如挺身而出,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d、教师小结、过渡。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蔺相如居功至伟,屡受封赏,职位比老将廉颇都高了,这样就引起了“将”和“相”之间的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说是“矛盾”,也可能说是“不和”,于是教师随机板书“不和”。那么,在处理这场内部矛盾中,蔺相如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呢?从中能体会出他的什么品质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大段。

  四、围绕“避”字自学 “负荆请罪”。

  a、读课文,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体会,随后教师检查、指导。

  b、检查自学情况。

  (1)这一大段的所讲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

  事情的起因是: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总想寻机羞辱蔺相如。

  事情的经过是:蔺相如处处避让,并对下人讲清了避让的原因。

  事情的结果是:廉颇领会蔺相如的良苦用心,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2)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从这儿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从蔺相如的言语中,让学生体会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好品质。

  (3)“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廉颇为什么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呢?从中你能看出他的什么好品质呢?

  (从词的本意上讲,“负荆请罪”就是背着荆条请求责罚、赔礼道歉的意思。 因为廉颇居功自傲,与蔺相如闹不团结,而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处处避让廉颇。他的那些深明大义的话和处处避让的行为深深地感化了廉颇,使他觉得自己心胸狭窄、羞愧难当。于是去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从廉颇的这些举动,我们也不难看出,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也同样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好思想。)

  五、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顾全大局,注重团结,机智勇敢的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六、了解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本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几大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

  七、布置作业。

  9.作业设计

  文章的题目是“将相和”,蔺相如和廉颇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这是本文的结尾。其实,在春秋战国期间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可通过上网等方式收集一下相关资料,学习古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并讲给同学们听。

  10.反馈

  11.板书设计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人教新课标五下:“将相和”教学设计(20)》摘要:结果。 2、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6. 学情分析 7. 教学方法 对话法、合作探究法 8.教与学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播放视频资料《子午书简》——《读书...
相关文章人教:《将相和》教学设计五人教:《将相和》教学设计四
人教:《将相和》教学设计一人教:《将相和》教学设计三
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桥》说课设计
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
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设
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
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照片里的故事》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