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一年级上册)

上册一年级语文《绿》教学实录(3)

2014-08-26  |  

  生:少女天真活泼,少妇沉静羞涩。

  生:少女明朗,爽快,少妇沉默寡言又脉脉含情。

  生:少女裙子短,少妇的裙幅长而平展,要“拖”。

  师:那么“像少妇拖着的裙幅”一句,除了描绘了潭水波纹的形态的“细柔”外,还传达了哪些神韵?

  生:沉静羞涩,脉脉含情……

  师:回答得很好。

  师:大家齐读十一句至十三句,并思考回答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进一步描写绿的“奇异”“醉人”的。

  生:对比。突出绿的明暗适度,浓淡相宜。

  师:请大家想一想,用苏轼的一首诗来描绘一下西湖的波。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氵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作者为什么选劝淡浓相宜”的西湖的波作对比呢?

  生:以美衬美,突出“绿”的“奇异”。

  师:大家再读这三句话,看看“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在句中作什么成分。

  生:作后置定语。

  师:作用是什么?

  生:突出“绿壁”的“深密”。

  师:把这个后置定语还原到正常位置上,再读一遍,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句子太长,读着费劲。

  师:正是。作者把集中稠密的成分提出来,置于后边,既强调了定语又使句子变得疏朗、清晰、上口。

  师:现在听我把这三句话改读一下,大家对比,看效果有什么变化。“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我又曾见过水光潋滟的西湖的波,似乎太明了,我又曾见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波,那又似乎太暗了。”

  生:不如原文好,句式重复单调。

  师:对,作者正是为了避开单一的句式,才在两个整齐的长句后,配上两个短句,这样长短结合,整散错落,读起来才音韵铿锵,错落有致。齐声朗读两遍,体会

  这种效果。

  生:(读两遍)

  师:文章在对“绿”作了一番精雕细刻后,又展开对比,更加突出“绿”的“奇异”“醉人”。大家思考,能否把这两层内容在顺序上颠倒一下?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读者只有先对“绿”有了具体的印象感受后,才能由此联想到别的景物,联想对比才有依托。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2016人教新课标语文一上口语交际《我说你做》教
2016人教新课标语文一上《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2016人教新课标语文一上《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2016人教新课标语文一上《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
2016人教新课标语文一上《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2016人教新课标语文一上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
2016人教新课标语文一上《小蜗牛》教学设计
2016人教新课标语文一上《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2016人教新课标语文一上《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
2016人教新课标语文一上《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