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

(二年级上册)

人教课标版数学二上:《倍的认识》案例与教学反思(3)

2012-03-09  |  

  二、注重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打扫卫生的情境图,由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入,以色彩斑斓、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美丽画面深深地吸引他们。把学生自然地引入收集数学信息,独立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交流,集体反馈展示学习成果的教学过程。这样可以自然地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学生情绪激昂,不知不觉地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且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探究。

  三、动手操作,加强理解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操作是学生动手,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因此,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在动手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节课,动手实际操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一开始的自由摆小棒,摆后说一说,让学生初步体验“倍”的含义;接着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次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就够了;然后用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方法帮助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做准备;最后安排拓展练习中的实践操作,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观察、讨论、交流,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理解“倍”的含义,学会解决求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决问题。

  四、如何面对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

  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在预设与生成之间灵动,呈现课堂的真实本色。《倍的认识》其设计是从学生的原始学习状态入手,“圆形有3个,三角形是圆形的2倍,怎样摆?”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选择,尝试、探究问题,教学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在无形的动态教学中生成。抓住“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这一知识的灵魂,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或及时引导,或适时质疑,或概括小结,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生成。我想一堂好课不仅要有好的设计,更需要教师具有在课堂中处理课堂即时生成的能力。好的教学设计,还要教师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教学生成的能力,才会呈现一堂好课。

  五、师生的真情实感,催化课堂的有效生成。

  “只有知识、技能,人是平面的;而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才有深度,生命才是立体的。”《倍的认识》其设计理念是在学生的原始状态中抓住现实生成的东西因势利导,促成课堂的有效生成。如果没有教师与学生真诚的交流,学生不敢表达或不愿自己真实的想法,何谈课堂的有效生成呢?在课堂教学中我一直烙守这样的原则:

  “让每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学生都能体面地坐下来”,帮助学生不断赢得自尊、积累自信;“允许学生出错”,发现和凸显学生潜在的成功,不断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给予价值取向的指点和引导,这样不仅可以学生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而且真情实感的交流便于教师与学生心灵相通,便于教师的课堂调控,就像一只无形的翅膀催化课堂的有效生成。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沪教版二上《2的乘法》教案
西师大版二上《4的乘法口诀》教案
西师大版二上《解决问题》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上《复习》教案
新课标二上《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上《认识厘米》教案
苏教版二上《认识厘米》教师实录
苏教版二年级上《认识厘米》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用数学 简单的乘法应用题》教案
新课标《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