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学反思

2014-07-29  | 开得 沈括 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自觉地将自己定位为教学行为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倡导者、学生学习境界的升华者。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动权,把发现的权利、评价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十分注重读,通过有层次、有目的的读文将教学重点、难点逐一突破,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实现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又从思想感情到语言文字的提升。

  不足之处在于课堂节奏掌握得不是很好,教学后半部分时,时间有些紧张。即时评价还可以灵活多样些。

  文本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正确、深刻地理解文本,创造性地使用文本。在《山里的桃花开得迟》一课的教学中,依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在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以后,我进行了大胆剪裁,精心重组。

  重组(一)

  将课文转化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块式材料”,以“沈括是个怎样的人?”为贯穿课文学习的主线,带出“爱动脑筋的沈括”和“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沈括”这两个学习点,以专题性的块材料替代以篇为特征的语言材料形式进行教学。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课文的小台阶,让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问题“拾级而上”,进而感知课文,感悟课文。[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sj.CN-更多语文反思]

  重组(二)

  学习“爱动脑筋的沈括”这一块时,我先请小朋友说说“你从哪里看出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很自然地引出沈括思考的句子:★同样是桃花,为什么开的时间不一样呢?★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在对学生进行了听写训练和朗读指导后,请小朋友联系上下文,看看沈括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样的疑问的。这里又一次将部分课文内容重组,设计了以下朗读内容:

  沈括读到的古诗中说四月百花都凋谢了,而山寺里桃花才刚刚盛开,他发现院子里的桃花真的都枯萎了,觉得这个现象很奇怪,于是想到——(同样是桃花,为什么开的时间不一样呢?)沈括来到山上看到桃花果然开得很茂盛,和古诗中说得一样,他又想——(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沈括确实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

  这看似不经意的一次重组,不仅让学生在“自家院子里的桃花真的都枯萎了”、“果然,那里的桃花开得正茂盛”这两句话的对比中,感受到诗句所叙述的是客观事实,使他们入情入境。同时也帮助他们突破了课文学习的难点(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文中两句古诗的意思),促其理解感悟。

  重组(三)

  “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沈括”这一块的学习,通过学生划句,将沈括发现问题后,如何解决问题,最后找到答案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又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实现由初步感知到深层感悟的过程,并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潜在的文本”变成“现实的文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尽力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精心重组,合理布局,这既有利于减少头绪,构筑张力点,取点成面,也便于引导学生凭借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进行实践,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经历意义不断生成与发展的过程,成为学生对学习意义探寻与创造的过程,成为发展智力、积淀语言、培养习惯、人文熏陶的过程。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二年级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学反思》摘要:中,依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在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以后,我进行了大胆剪裁,精心重组。 重组一 将课文转化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块式材料,以沈括是个怎样的人?为贯穿课文学习的主线,带出爱动脑筋的沈括和遇到...
相关文章沪教:《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学设计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桃花谣桃花朵朵开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上册《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
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上册《活化石》教案
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上册《太空生活趣事多》教案
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上册《回声》教案
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案
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8》教案
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教案
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上册《父亲和鸟》教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