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7)

2014-10-14  |  

  四、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特点

  1.注重适切性

  任何课程的设计都必须切合学科自身的特性,都必须切合学生实际,这就是课程的适切性,否则课程的价值性会大打折扣。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学科教学,虽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保健常识,但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得到心理锻炼和发展,最终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课程设计必须以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体验式学习理论等为支撑,必须把“学生得到心理锻炼和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套用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或一般意义的活动课模式,应创建切合其功能特性的新模式;在这方面,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有显明的体现。课程是成年人设计的,然后作用于未成年的学生,在学生身上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课程设计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否则我们的主观愿望与实际效果会有相当大的差距,甚至会适得其反。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始终把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采用搜集资料、问卷调查、过程观察、学生座谈、与班主任联合建立心理发展档案、访问家长等方式,分八个方面按三个年级(认知、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情绪情感、学习心理、意志品质、青春期特点、潜能开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归纳。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活动的设计、课堂运行模式和评价的指向,均建立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切合学生实际。特别在活动主题的选择上高度注重了序列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主题,并且在活动的强度、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上具有层次递进性。

  2.突出两个“充分性”

  心理健康教育在于使外在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素质。要达到内化这一要求,必须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教育活动,在活动中理解、体验,逐步产生心理定势,才能形成心理素质。本课程在实施中突出两个“充分”:一是指活动的充分性。我们按该课程设计的每节课用时为90分钟,学生活动的时间不低于40分钟,即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另一方面还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强度,即活动不能象一般做游戏,要使活动有适度的难度和挑战性,在活动过程中,会不断出错或违规,这时活动要从头重做,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而保证学生肢体的充分活动。这种教育模式不是教师告诉给学生什么,而是通过主体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到什么,只有活动的充分性才能保证体验的充分性,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益。二是指交流分享的充分性。参与相同的活动,不同的学生体验和感悟到的东西,即有相同的,也有很多不同的,并且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也各不相同。通过交流分享,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不仅巩固了自己的体验成果,而且还会再生出更多新的东西,以达到拓展和提升的目的。学生间的差异变成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要保证交流分享这一环节的充分性,在时间上一般不低于30分钟,在交流层面上一般先进行小组交流,尔后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可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由学生自主决定,以使方式出现多样化。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